“8月部分銀行停止放貸”的消息引發市場各種猜疑
八月信貸數據是最近市場關注的焦點,而銀行的放貸力度受監管要求提高而備受考驗。
昨日有報道稱浦發銀行已完全停止放貸,儘管浦發銀行已公開闢謠,但市場整體放出的信號顯示銀行放貸資金依然比較緊張。
澄清:各銀行放貸仍繼續進行
昨日有媒體報道,在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等指標的硬約束下,股份制銀行已開始對信貸投放進行嚴格控制,報道更指出包括浦發銀行在內的部分股份制銀行在8月份已停止了放貸。
對此,浦發銀行新聞發言人昨日向本報表示,該行目前不僅存量貸款繼續正常發放,而且對於合規的新貸款申請也按照銀行內部的信貸審批流程進行審核和發放,並沒有停止。
記者採訪的其他多家銀行也都表示,放貸都在繼續進行,無一家銀行完全停止放貸。
資深銀行從業人士介紹,“停止放貸”的説法在每年三、四季度都會出現,因為隨著上半年的任務完成,總行或者區域總部會將貸款指標放給最需要貸款的分支機構,但這並不能理解為停止放貸,因為已簽署放貸合同的還要繼續放貸,重點企業的申請貸款和正常用款也仍然要保證。
信號:資本金壓力令放貸受限
不過,浦發銀行也坦承存在資本金壓力,致使貸款受限,但銀行會進行風險資産的監控,對於信貸投放已經力度很大或者已經完成全年貸款目標的行業會有適當的限制,對於國家産業政策支持、産業前景良好、資質良好的客戶則會繼續進行貸款支持。
此前有消息稱,監管層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從8%提高至12%,而銀行間交叉持有的次級債作為附屬資本也將進行一定比例的扣減甚至是全部扣除。這兩條要求無疑是束縛銀行放貸的兩道剛性“繩索”。
而從各上市銀行的中報來看,在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多以凈利負增長換取高撥備率,這與此前在不景氣的時候,通過平滑撥備覆蓋率水平釋放業績、保住盈利正增長的操作相反,顯示出銀行對風險的控制力度普遍加強。
出路:配股增發代替次級債融資
監管層對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及銀行間交叉持有的次級債作為附屬資本將進行一定比例的扣減甚至是全部扣除的消息一齣,銀行面臨資金吃緊的局面。
據統計,去年末上市銀行發行次級債2508億元,對資本充足率的貢獻為1.33%,考慮到2009年新發的次級債,次級債對資本充足率的貢獻將進一步提高,如果全額扣除,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從12.1%下降至11.3%。
據銀監會調研結果,51%的次級債為銀行間交叉持有。而另有分析指出,按最悲觀情況估計,若資本充足率需達12%且從中全額扣除次級債,今年銀行整體資本金缺口將達到2645億元。
“次級債在銀行內發行和投資,導致銀行系統風險沒有被分散。”國海證券分析師李傑明稱。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此前各銀行相互“抬轎”,壓低次級債利率,現在對此進行限制後,非銀行機構中的保險公司將成為銀行次級債的主要“消費者”,而次級債利率難以完全市場化,可能會高於應有的水平。
魯政委稱,次級債利率提高意味著銀行籌資成本上升,肯定會對收益産生不利影響,“此前發債是因為融資方便、快捷且成本低,現在門檻和成本提高,銀行可選擇增發新股、定向增發等其他手段達到補充資本金的目的。”而近日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相繼出臺的配股和增發方案成為銀行再融資小高潮的最新注腳。
政策預期
貨幣政策需回歸適度寬鬆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昨天表示,當前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層面實際已經從上半年的過度寬鬆走向了輕度緊縮,政府應在四季度對政策及時修正,使其回到真正的適度寬鬆上來。否則,則需要出臺第二輪財政刺激計劃,以達到“保八”目標。
他稱,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恢復水平和質量直接決定了中國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但7、8月份的數據卻不容樂觀。同時A股市場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當前最擔心的是股市的調整會否傳導到房市。
信貸應恢復到
比較積極的水平
滬綜指連漲七個月後8月份首次出現回調,並創15年來第二大單月跌幅。分析師指出,市場流動性趨緊態勢越發明顯,而新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及再融資依然魚貫而出,使得市場信心漸失。
為此他表示,希望央行能夠將貨幣政策執行重點從動態微調回歸到適度寬鬆,使銀行的信貸供應恢復到比較積極的水平。包括增加新增貸款規模、提高票據融資佔比、加大中短期貸款比重等,解決實體經濟流動性輕度緊張問題。
“如果目前貨幣信貸執行層面偏緊的局面不做修正,可能需要第二輪財政刺激政策,重新考慮‘保八’問題。”他稱,中國經濟環比增長率最快的是二季度,三四季度環比增速會有明顯的下降。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