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地方GDP總和何以“多收了”1.4萬億

 

CCTV.com  2009年08月04日 11: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139862億元,同比增長7.1%。

  8月1日,根據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經濟陸續公佈的“半年報”,31個省市自治區上半年GDP之和為153769.4億元,比國家統計局數據多出約1.4萬億元。

  8月3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強調,統計部門要在提高統計能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方面,下大力抓出成效。

  139862億元,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可到了全國各地的“半年報”裏頭,這個數字變成了153769.4億元,我們足以自豪:“多收了”1.4萬億元!

  回溯地方GDP之和多出國家統計數據的歷史,我們不禁咋舌稱奇:這一“增收數字”在2006年是8048億元,在2007年則是1.2464萬億元。今年才半年光景,就達到了1.4萬億元。很多時候,我們允許“1+1>2”的結論,但1.4萬億的“誤差”,實在超過了我們的寬容範疇。民眾對統計“失誤”的群情激昂也就好理解了。而大家更要糾偏的,或許還是閃爍在1.4萬億“誤差”背後根深蒂固的“GDP崇拜”。

  呼籲了這麼些年的“綠色GDP”,遲遲未見付諸實施;呼籲了許多時候的GDP與政績考核的脫鉤,雷聲大雨點小。當地方政府及其官員的政績考核中GDP的權重過大,甚至GDP數據成了官員升遷的十分重要乃至惟一的指標時,“數字出官”導致“官出數字”的政績觀怕是難做根本改觀。地方政府及其官員為了自身的政績和前途,在統計數據造假上便有著巨大的驅動力,這也符合官員自利的內在邏輯。毫不誇張地説,“多收了”1.4萬億,揭開的不僅僅是務虛層面“GDP”崇拜的蓋子,更是務實層面經濟增長的虛假繁榮。

  在全球經濟危機語境下,當“保8”戰略目標通過層層分解而落到地方政府頭上,如何完成成為地方政府必須求解的棘手“方程式”。在經濟形勢並不令人樂觀,GDP增長指標又沒商量的前提下,如發生統計數據的虛報、造假惡化的狀況也就不足為奇了。更何況,雖然我國的《統計法》對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等行為的責罰白紙黑字,卻罕見受到行政問責,遑論法律追究了。

  一個統計數據上的較真,不僅是對統計學本身的揶揄,更在於對行政問責績效考核的反思,對法律構建進一步完善的呼籲。我們希望,1.4萬億元的尷尬不要再次上演,中央和地方之間數據“打架”的困擾可以真正被扔到歷史的故紙堆裏。陳凈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