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房價又飄紅 判斷是否合適買房的三大標準

 

CCTV.com  2009年07月27日 12: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們經常問到底該不該買房了,其實該不該買房問來問去,聽來聽去越聽越糊塗。現在關於該不該買房的建議許多都帶有利益性,因此也就有失公正與客觀。

  特別是08年樓市經過一年的調整後,現在房價又一片飄紅。許多購房者萬分後悔,悔當初沒在開發商死命打折促銷變相降價的時候買房。

  眼看著房價又起來了,心裏更是著急。這到底該啥時候買呀。其實抱這種心態的人永遠買不了房。因為房價漲了不敢買,房價跌了更不敢買,跌了還想大跌,因此,這不是一個正常的買心態。擁有一個健康的良好的買房心態,絕不是單純地過多的糾纏于房價。

  一是房價收入比。

  所謂的房價收入比,指的是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按照國際經驗標準,合理的城鎮房價與家庭年收入比在2.6:1左右,而如今中國的城鎮房價與家庭年收入比平均高達7.6:1,有的地方甚至超過10:1。房價上漲飛快,有的年份超過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的年份甚至以30%~50%的速度上漲。

  因此是不是買房,何時買房跟你的收入是非常相關的。

  二是個人住房按揭月供款與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比(要把利率風險考慮進去)。

  這個比一般在28%-35%.如果超過35%,則個人負擔過重,不僅擠壓個人其他消費,而且會降低家庭的生活質量。

  三是家庭負債餘額(即家庭的各種負債,如汽車貸款、信用卡、私人借款、教育貸款等)與家庭總收入比。

  這一比例不能超過50%。據了解,國內不少民眾特別是年輕一族在做購房決策時沒有進行仔細測算,蜂擁購房,從而導致月供收入比過高。而這又有房價一路高漲的原因。

  然而由於我們深受美國老太太的影響,我不敢説這是一個誤區,但起碼過度誇大了“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美好。殊不知我們畢竟是中國人。單純的為了買一套房子,傾其所有,失去了學生年代的理想和夢想,把買房當作人生的第一理想,生活的第一追求,奮鬥的第一目標,成功的第一標誌。首先有房的願望可以理解,但要結合實際,先不説租房比買房有什麼優勢,單從買房本身來講,你認為你的實力配買房嗎?當然這不是對你的侮辱,而是整個房地産形勢逼迫我們不可能急於要求自己提前享受住房的快樂。

  於是在開發商以及一些不良專家的忽悠下,在購房者意志薄弱的現實需求下,他們不計個人能力紛紛買下房子,哪怕是頂著啃老的罵名,哪怕是驚動七大姑八大姨。這樣下去,房價能不高嗎?所以房價上漲,購房者也承擔了一定責任。

  越是年輕人越是頭腦靈活,其實面對過高的房價如果不能改變現狀,那麼就應當從自我做起,改變自己的生活觀念和方式。

  要麼選擇小戶型的房子,要麼往郊外看房,要麼選擇租房。相信現在大多數人租房只是囿于經濟實力,租房是迫於無奈,而沒有把租房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只是把租房作為買房的一個跳板。或許開始我們可以這樣想,但如果把買房當成人生目標不見得有多大的益處,儘管這樣的高目標可以激勵他勤奮工作,説俗一點就是拼命掙錢。但事實上,即使你再努力,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支付得起一套動輒上百萬的房子呢?即使果真有一天,你捧著賺足的錢買了房子,或許過不久你會意識到:這就是我想要的嗎?我過去都幹什麼了?你想想,除了拼命掙錢,連白天黑夜都分不清的你會幸福嗎?

  另外當看到利率上升時,可以考慮是否調整方式,如由浮動利率轉為固定利率等。

  不管你現在是有能力買房,還是買不起房,也不管房價是漲還是跌,總得好好活去追求幸福。看看上面三大標準,你是不是具備呢?如果具備,你大可去買房,如果不具備,貿然買房只能顯得你的不理性,不理性做出的事往往會讓你後悔。於是有什麼樣的房價我們就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當人人都不再唯房是命的時候,也就不存在無房不嫁、沒房跌份的心理作怪了。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