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炒新股被套住了,這是難免的,股市永遠是少數人賺錢。事實上,萬馬電纜後來創出新高,桂林三金也有出逃的機會。”有國內“炒新第一人”之稱的私募基金操盤手銠鈿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三金藥業和萬馬電纜的“炒新”過程中,他在兩個交易日內贏利超過16%。
以其管理的上億規模資金計算,銠鈿至少賺了1400萬元。
這樣的收益顯然令人羨慕,在股市火爆的情況下,新股上市股價一步到位的情況屢見不鮮。為避免投資者追高被套,深交所、上交所均對此作出了風險提示。
但銠鈿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他從1994年開始炒新股,到2004年專注于炒新股,至今從來沒有虧損過,所以被媒體稱為“炒新第一人”。
“第一人”只做第一股
銠鈿對記者表示,從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剛啟動時的8隻新股開始,到後來的華電國際、中工國際、紫金礦業,以及今年的桂林三金、萬馬電纜,他參與的新股無一虧損。
據銠鈿介紹,7月10日三金藥業、萬馬電纜上市當日,他即以開盤32.5元、22.5元的價格買入,次日以35.9元、26.5元的價格賣出。兩天內收益達16%以上。
但在做完這兩隻股票之後,銠鈿並沒有參與第三隻新股——家潤多的炒作。
“我們只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未必參與。中國有句古話:"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哪有那麼多賺錢的好事?”銠鈿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他一直採取這種“只佔花魁”的策略,如2007年4月參與中信銀行的新股炒作,卻不參與1個月後的交通銀行;2007年10月參與中國神華的炒作,卻不參與1個月後的中國石油。
“中國神華曾造就了"中國神話",當天300億元的成交量及三個漲停板,把市場的人氣提高到極致。但多年的實戰經驗告訴我:暴利之後,便是巨虧。果然,此後中國石油就跌得找不著北。”銠鈿説。
相關鏈結: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