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下近十年的新低,作為CPI領先指標的生産者價格指數(PPI)創歷史最低。6月份CPI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降幅比5月份有所擴大,説明CPI下降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改觀,並在6月份下滑幅度擴大;6月份PPI同比下降7.8%,連續第七個月下降,降幅大於5月份的7.2%,這表明我國工業仍處於“去庫存化”的過程中,國內供應增加且價格下跌。
CPI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在6月份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PPI則繼續受原材料價格下降影響。PPI的下滑繼續擴大,表明市場的需求持續不足。當産能過剩時,生産者願意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産品,使得我國工業品價格始終處於較低水平。産能的嚴重過剩使市場的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持續低謎,同時也有去年同期基本較高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CPI、PPI兩大指標同時連續負增長,但信貸的高速增長,使得市場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漸趨強烈。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接近7.4萬億元,遠遠超過年初確定的5萬億元的年度貸款規模;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8.46%,反映經濟活躍程度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幅也達到 24.79%。
從歷史經驗看,高的信貸擴張都伴隨著M1增速的同步提升,而貨幣供給增速與物價增速的關係已越來越密切,這將導致通脹會呈現溫和回升的方向,傳導時滯大約在6個月左右,而高峰低谷的時滯大約是一年以上,據此判斷大的通貨膨脹短期不大可能出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實踐證明,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仍然存在替代關係。從經驗看,3%至5%之間的通貨膨脹率屬於溫和通脹。如果以歷史偏高水平假定明年食品和非食品價格的環比分佈,那麼明年CPI的新漲價因素約1.7%,“翹尾”因素為1%,全年同比均值為2.7%,也就是明年一季度CPI同比增幅接近2%,並在後三個季度升至3%,處於通常可以調控目標範圍內。
在政府主導投資的帶動下,2009年的經濟增長已呈現底部較窄的U型回升態勢。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全年預計GDP保持增長8%以上;同時下半年信貸增長和M1、M2增長會有所放緩。而且貨幣投放量的增長並不一定進入實際流通,可能轉化為企業或居民儲蓄,並不會立刻傳導到物價。實際上,適度溫和的物價上漲對經濟復蘇、改善企業盈利,進而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都是有利的。
目前貨幣因素對CPI上漲暫未形成壓力,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1.4%。雖然信貸規模的擴大和資産價格的持續上揚造成了未來通脹的預期,但兩大指數同比的持續下降,説明當前通縮的壓力沒有消除,通貨膨脹在短期內並不會出現,通脹依舊處於“預期”階段。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