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宏觀調控由救急、救市轉向結構性問題"調理期"

 

CCTV.com  2009年07月06日 14: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瞭望》  

  隨著應急式的宏調政策基本到位且初見成效,下階段政策重心正在由救急、救市轉向解決經濟中長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

  “‘結構調整’是下一步宏觀調控政策的重中之重。”7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告訴《瞭望》新聞週刊,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我國的結構調整就已經開始了,但受危機的影響,一些調整處在停滯狀態,“接下來必須堅持結構調整,這關係到中國經濟的後續發展。”

  在中央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初見成效後,目前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企穩向好趨勢。但經濟增長仍然主要靠政府力量帶動,社會投資的跟進還沒形成趨勢;為穩定外需不斷提高退稅率,成效有限;全球經濟仍在艱難運行,外部環境依然惡劣……這説明我國經濟好轉基礎尚未穩固,面臨的國內外不確定因素仍多,政策選擇和力度如把握不當,經濟運行很可能出現反復。

  知名宏觀經濟學者常修澤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分析説,“未來宏觀調控政策不應急於變調,而是應該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就好比農業灌溉有大水漫灌和滴水灌溉一樣,宏觀調控政策現在應該進入滴水灌溉的階段,要著手解決經濟發展的‘短腿’問題。”

  “政策的應急階段已基本過去,下一步應該進入‘調理’階段。”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向本刊記者進一步解釋説,在經濟企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要解決自身的結構問題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要從前半年的速度第一,轉向強調質量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向《瞭望》新聞週刊表達了自己的擔憂,“4萬億投資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這是財政買來的和銀行貸款堆出來的,其基礎並不牢固,同時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他建議,相關部門必須強制防止資金流向股市和樓市,“宏觀調控必須抑制虛擬經濟的膨脹,導向性地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這暗示,一定程度上,現行部分政策與未來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性,一些現實的矛盾需逐步化解。接受採訪的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指出,“下一步中國經濟能否重新回到快速發展的軌道上,同時不重復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而是進入一個科學發展的快速的軌道,我們在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經濟形勢進入變局時刻

  之所以宏觀調控政策有如此轉向,源於當前處在企穩回升的經濟形勢出現了有可能影響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性變化。

  “3個多月前,我對白岩松説的是:可言止跌、慎言復蘇。現在3個多月過去了,要對你説的是:止跌觸底、萌生復蘇。”常修澤告訴本刊記者,“總體我認可復蘇,但對復蘇的評價還比較低。”

  他把當前的經濟指標歸為三組:第一組是快速上升的指標,也就是對於經濟來説好的跡象。投資增長率很大,達到30%以上。信貸規模異乎尋常,貨幣發行量(M2)增長較快;第二組是下降的指標,出口大幅下滑,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第三組介於兩者之間,比較平穩,社會商品零售額上漲15%以上,相比于往年上漲2%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平衡。

  “這三組指標中,上升的指標多是政策推動型的指標,而與市場內在聯絡比較密切的市場拖累型指標則不理想,兩股力量博弈後的中間指標則幾乎不上不下。”他説,這是經濟處在關鍵期的一個突出表徵。

  印象更深刻的是,最近,常修澤在四川、廣西、河南、浙江等地考察發現,各地經濟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經濟指標之間有些是不協調的,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比如資産價格的快速上升和消費價格就有很大的落差。

  對此,黃衛平甚為擔憂,“中國一季度新增信貸就達4.58萬億,這樣的刺激計劃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他估計,“四個季度GDP的增速分別為6%、7%、8%和9%,全年增速達8%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不過這是建立在銀行貸款達8萬億或以上的基礎上的,否則很難實現。”

  黃衛平分析説,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內需的增長已經超過15%,要再達到更高的增長率可能性不大,內需的真正擴大並不是短期能實現的;出口方面,世界經濟形勢還不明朗,主要經濟體都還在底部運行,外需不見好轉。

  “在前兩方面已經比較乏力的情況下,維持經濟的增速只能靠投資,這就是選擇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無奈的方面。”但另一方面,他也認為這也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規律,“中國目前處於城市化的加速階段,大量農村勞動力要從傳統的農業進入現代工業,這就要求工業必須有基礎,而這只能靠投資來建設。”

  因此,黃衛平認為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已經投放的錢究竟有多少進入到了實體經濟,真正推動經濟的復蘇,這恐怕得打一個問號。”比如,最近股市已經闖過3000點大關,他認為來自兩方面因素,“其一,中國股市先於世界股市完成調整,而且調整力度比較大;其次,就是靠資金堆出來的,讓一些人感到心虛。”

  同時,以某央企以40.6億元奪得北京地區“地王”為標誌,目前一些地方樓市頻現“地王”競風流的現象。“這也是資金大量流入造成的結果,而非剛性需求帶來的上漲。”黃衛平對此不看好,“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是有必要的,但是存在的隱憂是:不同的項目最後都‘變身’為房地産項目,因為房地産對經濟拉動的效果明顯。”

  “但是,從國際國內經驗來看,依靠房地産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崩盤。”他告訴本刊記者,無論是現在的頭號經濟強國美國,還是經濟總量第二的日本、老牌的資本主義英國,甚至是香港,其都經歷了這樣一條道路,“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逃出了這個怪圈的。”而與此相對照,“掙紮在困難邊緣的中小企業仍舊拿不到錢,4萬億投資變成了國有企業的盛宴。”他説。

  “虛擬經濟容易體現繁榮,但也最危險。例如,股市的真正作用是配置資源,而不是現在的只是賺錢工具。”黃衛平認為,面對現在越來越微妙的變化,未來一段時間,宏觀調控必須導向性地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培育經濟增長的牢固根基——實體産業,“虛擬經濟中的風險自身無法化解,只能靠實體經濟來轉移和消化。”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