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5000元到200萬:像炒股一樣炒基金

 

CCTV.com  2009年07月05日 08: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40多歲的袁力個子不高,偏瘦,戴眼鏡,穿著一件土黃色的夾克,乍看上去毫不起眼。可一聊起基金,這位在浙江嘉興某電廠工作的工程師,馬上是神采飛揚,兩眼放光:“基金不能拿著不動,跟炒股一樣,基金也要不斷地‘調倉’、‘轉換’、甚至做差價。”袁力總結自己的投“基”之道。

  從5000元到200萬,財富的飛速增長,讓老股民袁力在15年裏完成了他的投資夢想。現在,他200多萬資産分佈在40多只基金上。其中,既有他在1998年就開始持有的第一批封閉式基金,也有從2001年後開始大量買入的開放式基金;而股票在他資産中所佔比例僅有3%。

  漂亮的基金轉換

  對於開放式基金,袁力的“絕招”是同係基金做轉換。“長期持有不動只能獲得‘正常收益’,但依靠轉換,就能夠獲得‘超額收益’”。判斷大盤到達底部區域時,袁力會把手上持有的混合型基金轉換成同係的股票型基金或者指數型基金,更快地分享上漲果實;在預計大盤到達頂部空間時,他又反向操作,將股票型、指數型轉換回混合型,以此抵禦下跌風險。

  在去年的單邊下跌市中,袁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基金轉換。2008年11月,他持有8萬多份混合型的華夏回報,與6000點時的凈值相比,跌幅為20%,但同期股票型基金華夏成長的跌幅卻已經接近50%。“從大盤來看,當時底部空間已經越來越有確立的趨勢,一旦有反彈或者震蕩,積極的股票型肯定會比混合型獲利豐厚。”精明的袁力在當月將全部的華夏回報轉換成了華夏成長。2009年的走勢支持了他的判斷,到今年5月,華夏成長的漲幅遠遠高於華夏回報。

  袁力計算過,根據5月底的凈值,如果他將華夏成長換回華夏回報後,原來8萬多份的份額將變為9萬多份,“近期華夏回報的凈值本身也在跟著大盤漲,這部分屬於‘正常收益’。但我還有一部分‘超額收益’,就是依靠轉換多出來的1萬份份額,這才是我更看重的。”袁力認為,基金凈值跟著大盤動,有漲就會有跌,在沒有套現之前永遠是數字遊戲,但是依靠轉化中不斷擴大的份額,才是讓財富能夠膨脹的真正動力。

  目前,袁力成長換回報的計劃已經開始進行,他試圖用混合型基金的“淺跌”抗過可能出現的市場下跌“長夜”。現在袁力更關注的,是大盤何時會往下補上缺口。

  他坦言,自己不是每次都能看準點位,“但基金轉換正好可以對沖掉‘看錯’的風險,即使方向做錯了,我還可以長期持有,靠基金經理把凈值做回來。”所以當別人在考慮是持幣還是持股的時候,袁力擔心的則是持偏債型基金還是持偏股型基金。在他眼中,每只基金無非是一隻大股票,有的抗跌性強,有的漲得快,他要做的,無非是判斷大勢調整品種。而基金經理的“主動操作”,又為品種本身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這樣看上去收益好像沒有直接做股票大,但由於能夠靠自己的‘基金池’和基金經理雙層分散投資,過濾風險,所以大虧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後一算盈利,我掙的並不比股票做得好的朋友差。”袁力總説這是穩中求勝。

  做差價賺“超額收益”

  在袁力的“基金池”中,除了開放式基金,還有十多只封閉式基金,其中不少是從98年開始持有到現在的第一批封閉式基金,包括基金同盛、基金景宏、基金興華等,以至在老十家基金公司陸續慶祝成立十週年的時候,他常常被當作“最老持有人”邀為座上客。

  除了分享封閉式基金的分紅收益,袁力實現在封基上賺取“超額收益”目標主要靠的是做差價。

  “一個星期肯定要交易幾次,生活費在這裡出來。”他打趣地説著自己的操作,“基金興華業績很不錯,基金泰和股性重,是最適合做差價的品種。其他封閉基金我就等著分紅,平時也不去動它。”

  袁力做短差的時候一般都去營業部,因為家裏就一台電腦,看不過來,“營業部兩台電腦,要隨時盯著,一有變化馬上下單,最快的時候10分鐘兩個來回。”他也曾建議大戶室裏的其他股民和他一起炒封基,但別人都覺得封基價格一厘兩厘的變化,幾萬份折騰幾次,才掙3、4百塊錢,賺錢太慢。他不認同大家的觀點,在他看來,投資不能太貪,賺點就好。“封基風險小啊,你如果一個月能掙5%,像我這樣其實很穩,一年的複利就很好了,何必要漲停呢?”

  一方面靠長期持有獲取分紅,另一方面靠做短差賺“生活費”,袁力最早持有的幾隻封閉式基金十年裏都翻了六、七倍,而持有的封基份額,也從十年前的幾千份,累積到了今天的幾十萬份。

  鍾情第一隻産品

  在嘉興,袁力很早便屬於“不安分”的人:80年代中後期成為當地買賣國庫券第一人,1992年第一批在嘉興證券營業部買股票,1998年第一批買封閉式基金,2001年第一批買開放式基金……十年基市征戰,袁力也成為民間基金專家,對於如何挑選基金,袁力也有他的一、二、三。

  在資産配置上,袁力認為,對於一般工薪階層而言,應該以投資基金為主,“股票可以做,但一定要少,頂多掙個生活費。”目前他的資産比例是,開放式基金50%多,封閉式基金20%多,債券20%,股票只有3%。“我給自己設定的股票下限是3%,上限是20%,為什麼一定要做一點股票,主要是保持自己對盤面的感覺,為的是更好地調整基金配置”。

  具體到開放式基金的選擇,他給出了一個笨辦法,“也是最有用的一個辦法,就是大基金公司的第一隻基金。”第二,要考慮進去的時點,但如果真正準備長期投資,何時進入則不是重要因素。第三,最好是選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管理的基金。

  對於封閉式基金,袁力説關鍵要看基金公司自己購買了多少,基金公司自購越多越好。因為基金公司自購後一般要到期才能贖回,這樣公司肯定會用心做,不然無法跟大股東交代。“比如易方達的基金科瑞,易方達持有比例就高達7.3%,為第一大流通股東,自購量就相當高了”。此外,仍然要看是否是公司的第一隻産品,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選擇第一隻産品。

  “投資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袁力現在工作穩定,房子不缺,雖然只有200多萬資産,但投資對他而言也已經是個數字遊戲了,“我們廠長一年才掙8萬,而我2008年的基金分紅就是20多萬,我在廠裏已經是富人了。知足常樂,才能安於掙點小錢,穩中求勝。”(謝聞麒)

  相關鏈結:

  

責編:程振宏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