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信貸井噴“潛伏”五大經濟風險

 

CCTV.com  2009年07月01日 10: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今年前幾個月,銀行貸款連續呈現出“大投放,高增長”態勢,1-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了5.84萬億元,並已超過全年5萬億新增貸款目標的下限。地方政府的推動、銀行自身的衝動、市場需求的拉動及貨幣政策的驅動等因素是導致信貸井噴式增長的主要原因。

  但是,信貸井噴式增長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第一,信貸高速增長支持經濟復蘇不可持續;第二,如果信貸資金部分流入股市或樓市,無疑會增加信貸風險;第三,信貸投入對改善就業和刺激消費影響比預期要弱;第四,信貸高增長下更需加強銀行風險管控;第五,信貸急劇擴張將導致新的産能過剩和資産泡沫。

  今年前幾個月,銀行貸款連續呈現出“大投放,高增長”態勢,1-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了5.84萬億元,並已超過全年5萬億新增貸款目標的下限。地方政府的推動、銀行自身的衝動、市場需求的拉動及貨幣政策的驅動等因素是導致信貸井噴式增長的主要原因。

  管理層多次強調,為了確保經濟增長,維持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工業、投資、消費等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以發揮扭轉去年以來經濟急劇下滑的關鍵作用。但是,信貸井噴式增長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

  第一,信貸高速增長支持經濟復蘇不可持續。信貸井噴式增長,與政府刺激內需和減緩經濟下滑密切相關。因為,政府投資項目大都是中長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項目投資需要資金的持續投入。現在,我們既要防止各地方借擴大內需之名,急於上項目和盲目鋪攤子,又要做好項目的規劃和資金的安排,防止“兩高一資”項目死灰復燃。

  當然,信貸高速增長增加了對通脹預期。當通脹壓力促使貨幣政策作出調整時,就會對一些項目後續資金的持續投入産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項目資金跟不上的話,自然會産生一些“半拉子工程”。

  而且,目前政府干預下投資計劃會造成“國進民退”,並將進一步扭曲本已不合理的經濟結構。

  從長期來看,由政府和寬鬆的信貸政策推動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第二,如果信貸資金部分流入股市或樓市,無疑會增加信貸風險。目前,尚難跟蹤或了解天量信貸資金的結構與流向。不過,一些數據顯示,新增貸款的主要部分是投向了政府支持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一部分信貸是通過“借新還舊”等方式緩解了企業的資金緊張壓力。

  但是,鋻於目前市場需求萎縮,經濟仍處於去庫存化階段,生産性投資和民間投資仍然較為謹慎。如果信貸是流向了中小企業或其他有利於內需擴大領域,將是非常有益的,但如果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或樓市,無疑會增加信貸風險。

  第三,信貸投入對改善就業和刺激消費影響比預期要弱。從各大銀行的信貸投向和結構來看,一季度新增貸款主要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鐵公基)、民生工程和政府背景企業和項目,貸款期限向中長期貸款和政府支持的項目集中跡象明顯。從一些企業的反饋來看,市場銷售不佳或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企業已主動壓縮生産規模,提前歸還貸款或推遲貸款。在沒有其他更好選擇的情況下,許多銀行將資源集中在由政府信用擔保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為數不多的優質企業及低風險的票據融資業務上。如果信貸增長無法帶動社會公眾的消費需求增長,那麼通過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是難以持久的。而且,這樣的信貸結構會對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産生顯著的擠出效應。

  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消費仍保持平穩增長。在一季度GDP增長6.1%中,消費的貢獻佔到了4.6%,這是個可喜的跡象,但分析後發現,農村市場的消費增長貢獻要大於城市。其中,農村消費增長主要是依賴於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拉動,但我們擔心這樣的消費增長不可持續。

  另外,目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並沒有惠及到能解決就業問題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仍然沒有效緩解中小企業和涉農貸款融資難壓力。

  第四,信貸高增長下更需加強銀行風險管控。在企業虧損加劇、外需萎縮、價格下行的環境下,銀行=信貸對經濟復蘇的支持至關重要。但是,在保增長、保就業的特殊時期,在積極放貸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時,銀行也必須控制和把握好信貸風險。

  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銀行信貸投放在風險控制和風險定價方面是否有了充改進和預防?對於不同産業的供求關係變化,銀行是否能避免過將信貸資金投入到過剩産業及過剩産業中的劣勢企業?金融資本在産業領域中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能否嚴格把握信貸的三查制度,項目資本金是否到位?貸款是否會被挪作他用?等等。由於不慎審借貸所造成的次貸危機影響仍“近在咫尺”,我們是否還會“重蹈覆轍”?

  從不良資産與經濟週期之間的歷史波動軌跡來看,大部分不良貸款通常都是在經濟景氣度迅速上升時期投放出去的,一旦經濟出現了較大起伏,高速擴張的信貸必然會産生大量新的不良貸款。近期,銀監會也表示,在促進銀行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的同時,也必須高度關注銀行信貸快速擴張中可能出現的管理弱化和不審慎等行為。

  第五,信貸急劇擴張將導致新的産能過剩和資産泡沫。實際上,在中國宏觀經濟波動中,産能過剩的産生不會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次。但是,以往的情形是中央政府採取宏觀調控“踩剎車”,而地方政府則以投資衝動“踩油門”。在目前的非常時期,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起“踩油門”,這一現象在中國經濟發展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世界經濟尚未走出低谷情況下,內需和外需的復蘇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信心的支持。當下信貸的超常規增長和大量投資的超前投入,會不會引發新的産能過剩風險和通脹風險?産能過剩是否會對銀行業産生負面影響?在宏觀調控上,如何避免政策的急速調整帶來經濟的大起大落及“一控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産生?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在當前急需以內需替代外需的形勢下,通過擴大內需來積極吸納過剩産能、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勝劣汰,這是我們政策的初衷。目前,經濟回暖跡象明顯,但主要是由政府項目的財政投入與地方的配套資金推動,而不是一種來自於消費需求拉動的內生性增長。

  目前,由於存在需求減少、投資增長過快和生産製造業迅速復蘇等,我國將可能會出現産能相對過剩現象。而最終産品的需求不足和信心不振,是目前私人部門投資疲軟和開工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這主要不是由於信貸方面的制約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的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要解決好市場需求疲軟問題,包括訂單缺乏等實際問題,而不是如何讓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

  因此,僅靠銀行信貸的大量投入,還不足以刺激私人部門的投資增長和居民消費的復蘇。鋻於此,我們不能太過於寄希望於經濟刺激的短期效應,而是要持續、耐心地等待經濟的回暖。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信貸投放過多更容易推動各地的重復建設,盲目上馬項目,甚至會使“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死灰復燃。因為,從金融的角度來看,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與相對寬鬆的信貸政策,是形成産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機制與利益上目標不一致,短期的利益驅動就會扭曲産業領域的信貸政策和市場信號,大規模的資源錯配風險就會上升,扭曲的信號和資源配置將會保護落後産能,這樣就很難達到産業整合和升級的目標。

  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政府的過度融資問題。通過政府背景的大項目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和穩定信心固然重要,但政府過度干預的負面影響較大和後遺症也較多。正因為如此,目前美國政府已開始考慮讓政府的干預逐步、有序退出市場,政府救助的企業資金和股權在經濟穩定後也逐步歸位。在每次危機中,中國是加強了政府干預,且政府干預的退出機制一直未能有效建立。對銀行信貸來説,地方政府的信譽和還款能力一直是個問題,而銀行在與地方政府談判時通常處在劣勢,難以按照客觀的放貸標準和常規的風險控制進行管理,日後也往往可能會造成銀行的大量不良貸款。

  最後,信貸過度投放還會帶來資産價格泡沫的後果。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已轉化為實體經濟危機,實體經濟的復蘇尚需時日。從目前來看,財政政策和信貸刺激是目前治療危機的唯一有效藥方,是藥都有三分毒。但是,我們仍然要考慮政策實施可能産生的一些後遺症,並及早做好準備。

  當前,經濟隨著去庫存化的持續發展,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壓力也大為減輕。在實際需求仍然疲弱以及可持續的擴張性宏觀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國經濟將進入貨幣過剩、財政刺激、低物價和低利率長期共存局面,考慮到産能過剩可能會帶來企業擴張意願下降,大量未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但又要尋找機會的社會資金,將轉戰進入股票和房地産市場,由此會造成房地産和股票等資産價格泡沫。這個問題日後會更加引入注目。(王敏 作者單位:廣東銀監局 本文不代表所在單位意見)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