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論壇(2009)”20日在京舉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中國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專家圍繞“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復蘇的階段,但復蘇的動力仍主要依賴政府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未來我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增長仍然面臨很大挑戰,其中如何有效提高居民消費、啟動民間投資是決策層面臨的最大課題。
經濟開始企穩回升
“我國經濟急速下滑的階段已經過去,從今年二季度到年底將處於企穩回升階段,進入2010年,我國經濟將進入全面回升階段。”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判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首席代表艾文耕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狀況好過其他國家,儘管增速也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最大的貢獻力量。“中國之所以沒有受到其他國家那麼嚴重的影響,是因為中央政府作出了及時、正確的政策回應,同時政策的落實情況也比較好。”艾文庚説。
但他同時提到,現在談完全復蘇也並不是很合時宜,因為“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表示,目前的經濟復蘇是由政府力量所帶來的,“投資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投資,消費增長中政府消費也佔了很大比重,另外有很多刺激消費政策起了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建偉也認為,短期來看,在政策拉動下,二、三季度會出現反彈,此後無論是信貸規模還是財政支出都會慢慢減少,前期擴張性政策的作用從四季度開始弱化,“如果外部環境沒有大改變,我國強有力的政策也不可能持續幾年,即使在經濟短期內,也不排除出現再度回調的可能。”他説。
提高居民消費是最大挑戰
“中國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得非常好,在未來仍會是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但是現在的增長很多都是基於政府的支出,今後中國顯然需要尋找其他的增長源泉。”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説。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兆木表示,前幾年投資過度擴張,導致國內不少行業出現産能過剩,加上去年以來實施4萬億元投資刺激計劃,不少領域的投資在未來幾年也將接近飽,未來不可能像前些年有那麼多的投資熱點,也不可能像前些年保持那樣高的投資增長率和投資率。
張曉晶也認為,沒有社會投資跟進,政府投資缺乏杠桿效益;過度依賴政府力量會壓抑市場本身的力量,産生擠出效應;過度的政府推動也會帶來財政風險。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下一階段,要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必須破解啟動民間投資,特別是提高居民消費這一難題。
林兆木提出,擴大消費應當着力調整國民收入結構,一是增加大的收入,即國家和居民的收入,二是需要調整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結構。他建議增加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財政支出,由此來逐步縮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在城鄉、地區,不同群體之間的分配差距。
杜大偉則建議採取措施提高居民儲蓄收益率,進行金融改革,加強中小銀行的競爭力,給普通家庭更好的收入,同時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張曉晶還提到,應當依靠市場力量,或説經濟體的彈性推動經濟發展,在勞動力市場、行業管制、資源能源價格等方面推進改革,促進商品勞務市場流通,同時採取此措施提高社會投資的積極性。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