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産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天然氣“市場化”並不必然意味著漲價

 

CCTV.com  2009年06月20日 08: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今年以來,有關天然氣漲價的消息不時傳出,據3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關於天然氣價格改革,目前一共有6套方案。國家發改委正組織專家,對這些方案進行論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較低,與進口氣價差較大,且未來天然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天然氣確定將漲價。

  不可否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基礎性生産要素的國內價格和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讓市場的力量在要素的價格形成中發揮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非常有利於讓價格機制充分地發揮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優勢,從根本上引導中國經濟走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

  然而,“市場化”改革並不應意味著居民生活用氣的必然漲價。保護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尤其在經濟不景氣之下,減輕而不是加重民生負擔,是現代政府肩頭的職責。考慮到民生問題,即使批發和零售倒挂也無大礙,政府補貼就是了,補貼的錢本來就是納稅人交納的。所以,居民用電用氣不一定必須漲價,要做的,是完善“階梯價格”,讓多用氣者多買單。

  改善資源的利用效率,居民生活用氣方面並沒有太大提高的空間,因此,市場化改革、價格的國際接軌主要適用於生産性用氣。

  對於生産用氣,作為一種基礎性的生産要素,價格的接軌宜緩不宜急,要給企業適應和調整的過程。還要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進行配套,如電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天然氣既是發電的原料,也是電的一種替代品。

  天然氣價格的真正市場化和國際化取決於天然氣生産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進程。

  就天然氣的開採、輸送和管道零售這三個環節來説,“自然壟斷”特性主要體現在天然氣的輸送和零售管網建設環節,“自然”的含義是在同一條線路、同一個城市只建立一套輸送和零售管網系統成本最低,這些環節不適合由多家公司競爭經營。供水和供電之所以被稱為“自然”壟斷行業也是這個原因。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管網建設的主流模式應是運用財政資金成立全資公司來投資和運營。政府在這個領域的主要職責就是進行服務的監管和價格的控制,提高運營效率,減少補貼或防止壟斷利潤。

  而天然氣的開採環節和天然氣的進口業務方面來説,不存在自然壟斷特性,條件成熟的時候最終必然會向民營公司和外資公司開放,引入市場競爭。所以,天然氣終端價格的市場化是要以開採領域的開放和市場化為前提的,上遊的價格不是市場價格,下游的價格再怎麼改也不會市場化。

  不僅是天然氣,包括水、電等所有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要做的是,在生産環節,一方面推進産業領域的開放,引入競爭,打破並最終消除該領域的行政壟斷,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效率;另一方面,對開採環節的國有公司不斷改進收購價格形成機制、杜絕暴利。

  當上遊的價格形成機制徹底市場化了,中間的運輸和零售網絡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由政府秉承非營利原則,用財政資金建設和直接管理,同時政府對居民生活用氣進行價格管制和補貼,天然氣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才算大功告成。

  相關鏈結:

責編:韓文燕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