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位朋友,素來以“精明”著稱,非常會算計,尤其在經濟上,他時刻打着小算盤,一點兒也不吃虧。譬如,他每天的消費或支出都要入賬,而且精確到角分,哪一項支出覺得不划算的話,他會為此後悔內疚很久。他凡事精打細算,連外出乘車都花費很多心思籌劃,用最少的錢到達目的地是他的最大樂趣。有時候,為了搭一元車費的普通公交車,而不是兩元的空調巴士,他樂意等半個多小時……總之,我們身邊還少有如此算度精確、錙銖必較的人。
按説,朋友在經濟方面如此細緻入微,應該是位理財高手,財務狀況也應該很不錯吧。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平時善於節儉、花錢謹慎以至於“摳門”的他,卻盲目理財,差點兒血本無歸。原來,他聽信了某個熟人炒匯輕易可獲巨利的宣傳,拿出大筆積蓄委託那人,結果行情突變,出現鉅額虧空,不但承諾的高息和分紅泡了湯,就連本金也難以追回。鋻於該熟人財務狀況一塌糊塗,他也只有等其慢慢還錢了,但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其實,很多人錯誤地理解了“理財”,以為勤儉節約就是理財,以為在日常生活中購物、消費儘量少花錢就是成功的理財。他們的眼界局限於細節,看到的只是眼前,僅僅關心最直接的經濟利益,為少花了一元兩元沾沾自喜,對真正須引起重視的重大理財項目,處理起來反而粗枝大葉、馬馬虎虎,就像上面所描述的那位朋友一樣。節儉固然不失為理財的好習慣,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投資理財的實踐中,必須學會“抓大放小”,也就是説精力和時間應該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大的投資理財決策中,以求得利益的最大化,規避和預防風險;我們的理財知識、智慧和技巧體現在這裡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至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與其斤斤計較不如難得糊塗,不必過於費神耗力。
“抓大放小”地理財,首先要求人們根據各自的財産狀況,擬定切合實際的理財規劃,確立長期可行的理財策略。例如,記賬是一個很好的理財習慣,但別忘了那也不過是一種手段,你更需要重視的是通過分析賬目反映出來的問題以及你所要達到的理財目標。記賬這種微觀的理財方式是為實現宏觀的理財計劃服務的,因此不必事無巨細地記流水賬,而是應簡明扼要,抓住重點。其次,在處置較大數額的投資理財項目時,一定要全神投入、謹小慎微、耐心細緻。要知道,平時省吃儉用的錢財就是為了要派大用場,此時的一舉一動往往決定了最終的得失成敗,怎麼能冒失或馬虎呢?因此,無論是購房買車,還是投資入股,一定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防範相關風險,待深思熟慮、條件成熟之後再出手,以免一敗塗地、追悔莫及。再次,如果你真正想做到“抓大放小”,還必須改變在細微的事情上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的毛病,集中力量籌劃、推動和操作大的理財項目。像那種為省塊把錢,不惜浪費大塊寶貴時間的做法應該堅決避免。因為在現代經濟社會“時間即金錢”,你完全可以利用寶貴的時間多學習理財知識,蒐集投資信息和把握賺錢創業的機會,由此創造的效益將不知是節省下來的那點小錢的多少倍。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