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廣州公積金管理風波再起 公積金管理費人均27萬

 

CCTV.com  2009年06月18日 09: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廣州市民突擊排隊提取公積金 專家澄清誤區

  >>>公積金管理中心回應2000萬管理費:與工資無關

  廣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16日公佈了2008年公積金的歸集和使用情況。有細心讀者從公開數據中發現,一個編制為72人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事業單位,每年從增值收益中扣除的管理費超過2000萬,而管理費用列支的則是公積金中心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等,保守估計人均超過27萬/年。

  該中心有關人士昨日回應:公積金管理費是指日常運營費用,比如機器維護費、光纖鋪設費用等。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標準由市政府統發工資,普通工作人員月收入不超4000元。

  >>市民質疑

  管理費人均27萬元

  16日,廣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公開發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廣州公積金增值收益5.15億元,預計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後,可上交市財政用於城市廉租房住房建設資金4.23億元。這兩者的差額是0.92億元,分別用於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是在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提取的用於核銷公積金貸款壞賬的資金。

  除去貸款風險準備金,去年廣州市公積金中心的管理費高達2000萬元。而該中心的編制人員,卻只有72人,按照平均計算,每個人年薪達到27萬元?

  >>公積金中心

  員工月薪不足4000元

  對此,廣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有關人士回應,公積金中心的管理費,是指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日常運營費用,比如機器維護費、光纖鋪設費用等。而公積金管理中心工資,由廣州人事局編制年度預算,提交人大批准,參照公務員標準由市政府統發工資,“工資一分錢都不多發,沒有公積金收益的錢。”該中心普通工作人員的月收入,與公務員差不多,不超過4000元。

  >>市民質疑

  公積金缺口被誇大

  16日,廣州市公積金中心公佈今年前5月賬目:每個月平均繳存17億元公積金,而每月平均提取公積金達到12億-13億元,每月平均發放貸款接近10億元,每月“缺口”平均在6億元左右。但市民認為,這是公積金中心為“留存半年”新政埋伏筆,事實上公積金的賬目“缺口”應該不到6億元。

  有“眼尖”的市民指出,這個“缺口”6億元,是繳存數-(放貸數+支取數)算出的。但部分市民支取了公積金後,又用於每月還公積金貸款,公積金中心等於“左手出、右手進”。因此,公積金的實際缺口應該沒這麼多。

  網友“我愛祖國”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反駁了“廣州公積金每月缺口達6億元”的説法。“每月還貸額哪去了?”他分析説,數據顯示,2008年全年廣州向22758戶職工發放了個人貸款75.54億元,個人貸款新增餘額45.01億元,那麼去年總還款額達到30.53億元,每月還款額2.5億元左右。而隨著凈貸款額的增長,每月還貸額也肯定是增長的。這樣一來,每月缺口肯定沒有政府公佈的數字那麼大。

  >>銀行人士

  算缺口需披露賬目

  記者昨日採訪了多家銀行的業界人士。他們表示,由於公積金中心公佈的數據是大口徑數據,比較難以對“缺口”進行判斷。比如,放貸數可能是純放貸數,也可能是已經減去還貸數的了,要準確算出公積金賬目的“缺口”,還需要賬目數據的進一步披露才可做到。其中一名銀行業界人士表示,粗略估計,廣州每月公積金還貸數可能為2億-3億元。市民呼籲,公積金中心應該將賬目進一步公開透明化。

  ■市民建議

  嚴控套取

  廣州市公積金中心還披露,目前廣州市共有240多萬人繳存公積金,但實際申請貸款的不到20萬人。也就是説,只有10%的人享用了利率優惠等好處,貸款買房了。另外,支取公積金的比例不到15%。

  仍未使用公積金的市民陳小姐表示,還有近八成職工未用公積金,但資金就已經面臨“穿底”。她很擔憂,“到我要用時,會不會資金很緊張?”

  那麼,廣州市公積金收支缺口,應該怎麼控制才好呢?一般來説,如果公積金髮放率較低,資金使用率不高,大量住房公積金沉澱在銀行,不能增值,不利於住房公積金的健康發展。甚至,還可能導致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因自身經費不足而擠佔住房公積金的行為,侵害繳存職工的合法利益。

  因此,市民建議,公積金中心應該嚴控支取口,防止非法套取等用了大部分職工的錢,造成未使用者的損失。目前在廣州市的大街小巷,仍有不少套取公積金的小廣告,而廣州市公積金中心也坦言,目前廣州市的支取政策比較寬鬆。

  據《羊城晚報》《信息時報》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