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亦菲
一場曠日持久的乾旱正在中國糧産區蔓延。來自國家氣象局信息透露,截至目前,由降水異常和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導致的氣象乾旱已波及中國12個省份。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和山西東南部等地一度出現特旱。據悉,有一地方乾旱程度為30年一遇,有的為50年一遇。令人玩味的是,有時評竟把旱情當做“突發事件”與汶川地震相提並論(見中國網2009年2月6日)。
嚴重乾旱怎麼成了“突發事件”?人們心目中的“突發事件”無疑是帶有人們意料之外難以阻擋的因素。然而,懂得氣象常識的人們都知道,旱情不會是一天半天造成的,而是有個過程的。
不過有一點引發筆者産生同感的是,如此嚴重乾旱,只是在媒體披露胡總書記、溫總理要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動員一切力量落實各項抗旱措施,打好這場硬仗”的批示後,國家近日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才如夢初雨令人恍然大悟,才知道旱情極其嚴重。然而,人們知道,旱情發生發展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何很多地方沒有通過媒體大聲疾呼,更沒有見到一些地方採取特殊措施進行抗旱?一句“嚴重乾旱成了突發事件”就令人們添上思考。
毋庸諱言,不少地方基層對如此嚴重旱情起初是麻痹大意,不當一回事。近來,媒體談外資入侵可能會造成糧食安全問題多了起來。殊不知,嚴重乾旱等自然災害也對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後果。就以各地披露的旱情為例,在河南,全省小麥受旱面積4150萬畝,嚴重受旱700萬畝;在安徽全省受旱面積達到2591萬畝,其中嚴重乾旱面積1074萬畝;在山東全省農田受旱面積達3328萬畝;在甘肅重旱面積為4.62萬平方公里。截至2月5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達1.55億畝,比常年同比增加5448萬畝。假若不及時緩解旱情,切實保護農作物,就會給夏糧豐收打上一個重重問號。
糧食減産失收一旦變成事實,糧食安全也會成為一個酷實。分析罕見旱情發生的原因,不能不令人們看到某些基層官員對糧食生産存在麻痹大意。
嚴重乾旱成了“突發事件”也拷問基層官員的工作作風。對於乾旱,生活在農村的人們會比任何人更為敏感。這是因為旱情發生,會直接影響農民生産的積極性,影響農作物收成,會直接影響農民的生計。如此大面積持續乾旱,在中央作出重要批示後,全國才進行總動員。可見,某些基層官員的工作作風是輕浮的。而今,媒體就直言不諱指出,不少地方基層官員應酬多,接待多,下鄉少,聯絡群眾少。如此輕浮作風對旱情發生當然不會當一回事。這恐怕也是乾旱成了“突發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嚴重旱情成了“突發事件”還應拷問各級氣象部門。人們知道,對旱情最權威的監測機構是氣象部門。令人們遺憾的是,去年冬以來,似乎未見有氣象部門向媒體大聲疾呼,以至沒有引發公眾對旱情的關注。因此,也錯失了應對乾旱的時機,給抗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被動。
嚴重乾旱成了“突發事件”像一面鏡子又照出某些地方準備不足,使人們進行反思,貫徹執政為民的方針,需要真抓實幹的精神,需要密切聯絡群眾的工作作風。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