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方兩個交易日的微弱抵抗後,上一輪牛市頂點──2001年的2245點本週五終告失守。今年以來,跌跌不休的A股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與之相伴的,是單邊下滑的基金凈值。“人家都説本輪大跌是集體腰斬行情,于我,則簡直是被淩遲──我的基金凈值都快斬成生魚片了!”一位基民自我解嘲地説。
高臺跳水的基金凈值、步履維艱的發行市場、草木皆兵的投資信心,不到一年間,中國基金業就從頂峰驟然滑落谷底,在夏日墜入了“冰窟”。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
北京海淀區的一家中行網點裏,理財經理小汪慵懶地倚在櫃臺邊,背後的架子上滿是“匯聚寶”等銀行理財産品的折頁,新基金的宣傳折頁卻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上。“現在沒人關心基金,都賠怕了。”
一年前的小汪可不是這副樣子。去年9月5日華夏復興基金髮行當天,小汪的櫃臺前圍滿了人,“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很多投資者連基金的名稱都是到了銀行才知道,“就聽説基金是緊俏貨,買了就能賺錢。老百姓一大早就有來排隊的,生怕買不到,跟早先搶購冬儲大白菜似的。”那時一直等到快下班,小汪才有空跟記者聊上兩句。
類似的情景屢屢再現,去年8月13日發行的中郵核心成長基金吸引了近600億元申購資金的追捧;8月15日,限量100億的華安策略優選基金集中申購首日即告售罄,當天的申購金額超過700億元。據統計,新基金髮行數量加上老基金拆分,2007年8月基金新增資金達到近2000億元。“那是個瘋狂的夏天。”一位基金公司渠道經理回憶起來感嘆萬分。
但幸福總是來得快也去得快。短短一年時間過去,同樣是盛夏,中國基金業卻在經歷痛苦的“寒冬”。
友邦華泰價值增長首發規模僅4.06億元;中歐新藍籌靈活配置募集僅3.25億元;新世紀優選成長成立規模只有2.78億元,勉強達到成立標準。“客戶都消失了!”一位基金公司渠道經理驚呼。
新基金首發規模屢創新低,代銷銀行叫苦不迭,基金公司為了刺激銷售再度使出回扣、攤派等等各種招數,但效果卻微乎其微。“基金髮行市場就像一潭死水,怎麼也掀不起波瀾了。”有人形象地比喻。
曾經像追星一樣追逐基金的投資者如今個個避之猶恐不及。“去年我們辦的宣講會場場火爆,投資者的熱情都快趕上周傑倫演唱會了。今年一開始是沒人來聽,現在是辦都不敢辦。前一陣有家基金公司在北京辦講座,持有人跳上臺去指著基金經理的鼻子罵,差點把小基金經理罵哭了。”
而記者的朋友去年底高位入市,今年初為了搶反彈還補了倉,結果被接下來的走勢徹底傷透了心。積蓄多年的財富半年就被基金“蒸發”,令他一聽基金兩字就抱怨不已。“套住的就當它不存在,但要我再買基金,門兒也沒有!”
今年以來,新增基金開戶數也一路走低。中登公司數據顯示,繼7月份基金新開戶數首次低於10萬戶,創出23個月新低後,8月份基金新增開戶數進一步降至74086戶,而去年8月28日一天的新增基金開戶數就達到了443741戶。今年數月的基金新開戶數之和還不及去年的一天,巨大的落差令去年流行一時的“儲蓄搬家論”和“理財意識覺醒論”轉眼間銷聲匿跡。
“回想起來,去年儘管從監管層、基金公司到媒體都在進行投資者教育,但顯然還是做得不到位。如果我們的媒體在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的苗頭時能及時作出正確的引導,如果我們的基金公司能更穩健地擴張規模,如果我們的機構投資者能更理性一點,這麼慘重的代價就不會付出了。但歷史沒有如果,事實證明,中國基金業還處在初級階段。”一位業內人士痛心地説。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