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50點的上漲、下跌,讓投資者更加關注市場的頂部將如何判斷?
大盤于8月4日再創3478點新高後,5日震蕩幅度有所加大。投資者在高興之餘,卻又多了一絲擔心,動輒50點的上漲、下跌是否是最後的瘋狂?市場的頂部將如何判斷?再來一次暴跌我們該何去何從?
中國證券報記者5日聯絡了大成、鵬華、融通、信達澳銀、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多家基金公司的投資人士,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數投資人士認為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經偏高,但是如果嚴格按照估值來投資,可能會提早出局,在流動性仍然過剩、政策面仍然偏暖、市場信心仍然樂觀的局面下,不能輕易言頂。但是,有四種轉向信號值得投資者關注。
企業盈利難達預期
“現在的市場信心很充足,認為二季度經濟增長比一季度好,三季度比二季度好。” 大摩資源優選基金經理何濱説。但是一旦企業盈利達不到預期的假定,市場就可能會見頂。與其相聯,她未來最關心三個方面,即投資增速能否持續、外部需求能否恢復、經濟增長模式能否轉變。
幸運的是,對於這個見頂的標誌,包括何濱在內的很多基金經理認為遠遠未到。大成基金研究部副總監、大成行業輪動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姚瑢認為,“投資將繼續上衝,出口將停止下滑,匯率和利率會保持穩定,這都會促進經濟的高增長。”接下來的經濟數據超出預期會成為常態,企業盈利會越來越好。博時裕陽基金經理周力也認為,“下半年開始名義GDP的增長速度將有可能顯著上升,這意味著企業的收入增長將提速。”
國內流動性不再過剩
談起這一輪大反彈,充沛的流動性是重要因素。也正因為如此,上證綜指衝上3000點之後,稍稍有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傳聞,市場就風聲鶴唳,振幅動輒超過百點。信達澳銀精華配置基金經理曾國富把貨幣政策的調整視為股市見頂的標誌之一,認為什麼時候貨幣收緊,市場就會見頂。博時裕隆基金經理孫佔軍也認為,拉長時間看,應密切關注政策對流動性過剩的態度,尤其是CPI由負轉正以後,如果政策收緊流動性,則股市短期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但對於這一點,業內並未形成共識。大成行業輪動擬任基金經理姚瑢認為,收縮流動性是必然的,像現在這樣過剩的流動性反而是不正常的。彼時收緊流動性其最終目標還是為了經濟運行更為平穩。其所在的大成基金也發佈觀點認為,信貸額度調整並不必然導致證券市場下跌,通貨膨脹比較低的時候,股市支撐力度會比較大。大摩資源優選基金經理何濱認為資本市場不能只是盯著信貸,除了信貸增量以外,投資者還要考慮資金流動速度以及大小非減持等多種問題。
融通行業景氣基金經理鄒曦在考慮流動性的時候設定了多項指標,其中之一是新基金髮行,“M1減M2反映的是社會上資金的充裕程度,但社會資金要進入股市,股市開戶數、基金開戶數反映都不明顯,只有新基金可以作為很好的指標。”而現有我們面臨的情況是,今年前7月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7成,有效催熱新基金銷售,越來越多的新基金把銷售目標定在了百億規模。
美國加息
在談到股市見頂標誌的時候,信達澳銀精華配置基金經理曾國富除了國內的貨幣政策收緊以外,同時非常關心海外貨幣政策的收緊,他將美國加息也視為此輪股市轉向的重要標誌。“如果美國加息,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我們國內的出口也會大幅提升。”曾國富分析説,屆時美元將走強,很多資金將從新興市場回流到美國。
但曾國富同時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預計美國經濟復蘇不會那麼順利,現在只是可以確認美國經濟已經觸底。融通行業景氣基金經理鄒曦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復蘇,但對全球來講並不一定,如美國的經濟復蘇會非常緩慢。對於美國加息的前景,大成基金行業輪動擬任基金經理姚瑢在電話裏告訴記者,“三個月美國或許都不會出現加息的可能性。”
房價上漲過快
很多基金人士認為,其關心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如果美國經濟很差,必然會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最後影響到中國的GDP增長,考慮到這一點,中國的經濟政策不會在美國經濟復蘇前明顯轉冷。融通行業景氣基金經理鄒曦卻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出了另外一種擔心,“如果房價上漲或者局部過熱影響到經濟的健康運行,即便美國經濟沒有復蘇,中國也會權衡利弊把經濟上升的勢頭摁一下。”
從現在的跡象來看,這種條件並不具備。根據鄒曦的觀察,雖然部分一線城市的局部樓盤漲幅較大,但是從全國來看,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産漲幅還不大,房價從全國範圍來考慮,還是可以接受。經濟局部過熱也沒有明顯出現,在建築領域中也只是與房地産投資相關的建材鋼受到一定影響,水泥等板塊並沒有出現異常。
總體而言,基金經理對於目前的市場還是偏于樂觀,招商行業領先基金經理涂冰雲表示,如果政策面、基本面、資金面不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市場向好的趨勢仍有可能持續下去。如果三個面都惡化,才會對投資策略進行調整。鵬華精選成長擬任基金經理程世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外圍形勢有利、市場情緒很好的情況下,不會作過於劇烈的股票倉位調整,只是會著重進行股票持倉的結構優化,重點關注那些有增值空間、具有相對估值優勢的板塊。(記者 易非 深圳報道)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