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多起中美貿易摩擦案件上,案值17億美元的中國輪胎特保案被視作奧巴馬時代中美貿易摩擦第一案。該案影響深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如上所指,金額龐大,且最終結果公佈在即;第二,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美國業界內部存在嚴重分歧;第三,最終是否制裁,將由總統奧巴馬來拍板。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上月作出的裁定,在未來三年內,對中國乘用車及輕卡車輪胎分別徵收55%、45%和35%的懲罰性關稅,理由是大量中國輪胎進口已損害了美國輪胎工人的利益。這一制裁建議本月已得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同意,按照程序,奧巴馬將在今年9月作出裁定。
綜觀這一案件的立案到隨後的聽證,以至奧巴馬可能的最終裁定,可以説,政治因素如影隨形。比如,這起針對中國産輪胎的特保案,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起訴方沒有一個輪胎生産商,相反則是所謂代表工人利益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要知道,在去年針對中國備用胎的反傾銷訴訟中,尚且還有美國輪胎生産商Titan參與,這次金額更加龐大的特保案,美國生産商卻大多選擇了反對或者沉默。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在訴狀中稱,在2004年到2008年期間,中國輸美輪胎數量增加了215%,總額則增加295%,造成5家美國輪胎廠關門倒閉,5100名美國工人失業,如果這種狀況持續,到今年底還會有3000名美國工人失去工作。
對於這一指控,在ITC聽證會上,應訴的中國輪胎業代表、上海佳通輪胎公司美國公司執行副總裁VicDelorio則指出,訴狀完全是混淆視聽。從動機上看,中國輪胎是被“拉進”美國市場的,這是因為美國輪胎製造商採取了産品升級戰略,放棄了利潤較少的低端輪胎市場。而中國輸美輪胎主要就是低端産品,很多為美國企業貼牌生産。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