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收藏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95.5%的人關注水價調整 超6成認為水價成本不透明

 

CCTV.com  2009年07月28日 10: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56.6%的人期待水價成本監審辦法儘快出臺,專家主張自來水調價過程應是對供水公司成本審計的過程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城市供水價格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水價通知》),要求各地在推進水價改革過程中要嚴格履行水價調整程序,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此前,有關多個城市水價將上漲的消息引起公眾熱議。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新浪網,對3222人的調查顯示,95.5%的人關注水價調整,其中69.7%的人表示“非常關注”。

  64.8%的人認為水價成本不透明

  “現在有誰想和我一起去餐館AA,我都會開玩笑説一句:‘要不算了吧,省點錢交水電費’。”上海市徐匯區居民王雲鵬説,從6月20日起,上海市水價從每立方米1.84元漲到2.3元,他算了一筆賬:以前水費佔一個月支出的2.5%,現在大概佔4%。“我能接受房租佔收入的一半,能接受買衣服花掉五分之一,但是總覺得水不一樣,它是生活必需品,花錢太多會影響我的生活質量。”

  在公眾眼裏,水是什麼?調查中,70.6%的人認同“水是生活必需品”,59.3%的人説“水是生命之源”,35.3%的人認為“水是公共産品”,22.7%的人表示“水是稀缺資源”,僅8.7%的人把水看成“商品”。

  “其實,水業應該叫做公用事業。”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水的生産和經營基本上是按照市場原則進行的,政府不能長期補貼,它和普通産品沒什麼太大區別,卻影響著千家萬戶。按照國家價格法規定,水業是自然壟斷行業,在政府管制範圍之內,實行“保本微利”原則,所以理論上,不管民營還是外資投資並不能得到很高的回報。他認為,有些地方把供水企業搞成上市公司的做法很不妥,“微利的企業上市有什麼意義呢?”

  湖南省永州市市民張六秀,對水價成本感到困惑,“去年12月,水價從每立方米1.2元漲到現在的1.86元,加了4毛錢污水處理費,4分錢水資源費,4分錢的價格調節基金。雖然水價漲得不多,但是水資源費和價格調節基金是幹什麼用的?污水處理費也很奇怪,我沒看到有污水處理廠,也沒發現水質變好了,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增加這些收費項目。”

  和張六秀一樣存有疑問的人不在少數,調查顯示,64.8%的人認為水價成本不透明,54.5%的人感覺供水部門人員多,運營成本高,44.3%的人認為水價缺乏有效監管,43.9%的人表示公眾與供水部門信息不對稱。

  河北省某自來水公司職員李曉微説,各地供水公司主管部門都不一樣,他們公司原來屬於水務局,現在劃歸建設局,“聽説還要調整,再歸水務局管。現在我們這兒收水費的人就不少,只要調整,人員肯定還有變動。”

  “壟斷性行業監管很不容易,因為信息公開後他們就沒有操作空間了。”許光建説,老百姓會關注供水企業職工的工資是不是太高了,經營存不存在交叉補貼,公司的副業或者子公司的成本有沒有加到自來水裏來,這些都需要供水企業向社會公開。

  水價是高還是低?公眾、專家觀點截然相反

  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教授級高工沈大軍看來,調價應該“小步快跑”,幅度在一毛兩毛,根據形勢調上調下都可以。“2008年物價水平高的時候,水的成本投入也多,但政府不能調高水價,否則物價更會跟著頂上去,沒調的水價就成了‘歷史的欠賬’。後來遇上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形勢一直不容樂觀,又要還‘欠賬’,所以調價就變成‘邁大步’了,老百姓一時接受不了。”

  調查中,53.0%的人認為目前水價偏高,45.9%的人感覺水污染日益嚴重,45.2%的人説自來水水質不好。其他用水和水價的問題還包括:用水浪費現象嚴重(34.7%),低收入家庭用水困難(30.1%),有用水緊張的情況(13.4%)。

  許光建認為,水質的問題肯定要通過技術改造來解決,但成本也會跟著提高。“現在很多人喝瓶裝水,也有很多人去買水質處理機,覺得價格無所謂。但是自來水只要一提價,哪怕只有幾毛錢,老百姓就受不了了。公眾的觀念也需要調整,都喝瓶裝水,其實對環境是更大的破壞。”

  在《水價通知》中,提出要重點緩解污水處理費偏低的問題。但此次民調顯示,僅6.7%的人認為污水處理費偏低,僅5.3%的人認為水價偏低。

  清華大學環境係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國的城市用水一直“低質低價”,就是怕老百姓不滿意,儘量低價,儘量不調價。但隨著城市化發展,供水覆蓋率一直在增加,水質標準也增加到60多項。在原水安全的情況下,簡單過濾消毒水就可以供出去。現在大量工業污染和農業污染,使超過一半的水源不合格,突發性事故也越來越多,所以必須改進處理工藝,這都需要成本。近幾年,漲的大多是污水處理費。目前,全國平均污水處理費只有四五毛錢,距離國家要求的8毛錢還有不小的差距。

  自來水調價過程應是對供水公司成本審計的過程

  “水價漲點一般人都能承受,我們就是想知道錢花在哪兒了,有什麼實際效果。”史泰博公司職員李艷説,北京水價是最高的,1立方米3塊7毛錢,她就經常想一些節水的小竅門,“比如在馬桶裏面放一塊磚,水量就小了很多。我們普通人這麼節省,交的錢不能讓供水公司因為經營管理成本太高,白白浪費了吧?”

  調查顯示,公眾對城市用水和水價調整充滿期待:65.5%的人希望供水部門節約運營成本,59.2%的人希望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56.6%的人期待水價成本監審辦法儘快出臺。接下來的排序依次為:更有效地治理企業排放污水、廢水(54.9%),引入先進設備,提高用水質量(53.9%),提高水價成本和決策程序的透明度(51.7%),對低收入困難家庭的用水保障儘快落實(35.9%)。

  許光建參加過北京市的幾次價格聽證會,他發現與其他物價上浮相比,老百姓對自來水漲價反對聲音最小,因為水價上漲之後,確實能讓大家節約用水。他去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那是個乾旱的城市,自來水收費高,老百姓也有意見,但是除了調價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厲行節約最有效的機制是價格機制,但是他們調價是建立在對自來水企業成本嚴格管理之上的,企業盈利不會同步提高。”而我們在監管上做得還不夠,自來水調價的過程應該是對供水公司成本審計的過程。

  沈大軍説,成本監審需要在程序上有更實質的突破,比如價格聽證會,企業要提早公開成本信息,不能讓老百姓覺得只是走個過場。每個城市只有一家供水企業,成本監審可以在不同城市做比較,相同的生産流程,相同的投藥量,互相比較成本和效率,監管部門再督促供水企業改進。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