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油價調整週期應縮短為1周或10天

 

CCTV.com  2009年07月27日 10: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7月30日將是又一輪調價節點 專家:寄望油價下調

  國內成品油價剛剛經歷了今年以來連續三次的上調之後,國際油價卻一路“江河日下”,從70美元/桶高位回落到低位的60美元/桶。儘管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附近獲得企穩並有所走高,7月21日達到65美元/桶,但仍顯著低於6月30日國家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時高達70美元/桶的水平。

  按照發改委公佈的成品油價格調整辦法,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變化達到4%,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可以調整。也就是説,自6月30日調整後,經過22個工作日,7月30日應當是國內成品油價調整的一個時間節點。市場開始推測,國內成品油價有望迎來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價格下調。

  上次調價對應的國際油價為63.5美元/桶

  “6月30日的成品油調價,倒推出的國際油價大約在每桶63美元左右,即使國際油價在每桶60美元的低位,通過換算調價範圍也只有每升0.1元左右,調價的空間是不大的。”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連勇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

  對於目前一些專家呼籲應該下調成品油價格,馮連勇對此並不認同。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油價越低越好,但考慮到進口原油成本、加工費用、物流銷售和稅收利潤,油價自然就低不下來。”他説。

  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早在1998年我國就確立了石油價格市場化的取向。2006年國家實施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時即建立了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相關行業的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補貼以及石油企業漲價收入的財政調節等四個配套機制。

  2008年12月18日,國務院出臺了《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包括成品油價格、燃油稅和交通收費三項內容的綜合性重大改革。

  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成品油價格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的間接接軌,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流動環節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成品油價格調整既要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和企業生産成本,又要考慮國內市場供求關係;既要反映石油資源稀缺程度,又要兼顧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際原油價格成為我國成品油價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6月1日和6月30日的兩次調價中,如果將我國成品油出廠價格倒推國際原油價格的話,價格僅為55美元/桶和63.5美元/桶。顯然,這兩次提價是執行現有成品油價格機制的體現,兼顧各方承受能力壓低了成品油價格。”馮連勇認為。

  調價週期應縮短為1周或10天

  “目前,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還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主要存在調價週期過長、調價幅度較低、價格構成透明度低、定價方式錶述模糊等問題。其中,價格機制不透明是造成公眾怨言不斷的主要原因之一。”馮連勇指出。

  同時,他認為,“如果要實現與國際油價間接接軌的目標,22天的調價週期也較長,應當縮短。在後石油時代的油價劇烈波動的今天,最好縮短調價週期,1周或10天調一次,避免公眾對價格變化等待過長,也能避免為投機活動客觀上創造了條件。”

  “比如今年成品油價格上調前,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都表示煉油業務出現虧損,油價應該上漲,這種虧損究竟是政府定價還是企業經營效率的問題卻難以核算。”馮連勇表示,

  國內油價上漲的滯後性,導致成品油供銷企業在漲價之前,可能增加庫存,囤油套利。今年4-5月間,國內不少地區出現了限量供油的局面,而同期成品油的庫存和出口卻處於歷史高位。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