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主動呼應區域經濟政策 區域産權市場整合"共振"

 

CCTV.com  2009年05月25日 08: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國務院國資委推動全國産權交易機構重組聯合的大背景下,各地産權市場主動呼應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已經自發地開展整合。以區域龍頭産交機構為首,覆蓋國內幾大經濟區的産權交易聯合體已呈“四方逐鹿”之勢。在全國産權交易“五統一”實現之前,區域性的産權市場整合已經成為大趨勢。

  北方共同市場: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發展迅猛

  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發展已經成為打造北方經濟中心最強大的引擎。在濱海新區獲得多項先行先試經濟政策的同時,天津産權交易中心也受益濱海概念,帶動北方産權共同市場掀起新一輪的發展熱潮。

  北方共同市場理事長高巒認為,“聯合”是産權市場做大做強的根本,“服務”是産權交易機構對自身的定位。北方市場將致力於為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渡難關服務、為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服務、為企業的對內對外開放服務、為科技創新服務、為從源頭上治理腐敗服務。他還透露,將積極爭取、呼籲設立産權交易行業技術職稱,如産權經紀師等,實現産權行業內資格互相認證,並可以納入到培訓工作中。

  而設立不久的天津股權交易所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內蒙、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浙江、吉林、遼寧、廣東等10余個省市的金融辦、國資委和産權交易機構與天交所達成合作意向,在上述省市設立天交所的二級運營商。天交所與各地的合作模式受到了普遍歡迎和積極響應。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上述省市之所以願意以資本為紐帶與天交所開展實質性合作,就是考慮到天津具有國務院批准的金融改革先行先試、設立全國性OTC市場的特殊政策,可以避免政策風險。而其他地區設立股權交易所,目前還難以突破法律障礙。

  據了解,在分支機構基礎上,天交所將逐步打造區域性分市場,形成集全國市場與區域市場于一體,雙層次、多板塊的資本市場。

  長江流域共同市場:統一再提速 擬打造十大服務平臺

  長江流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錶”。自1997年建立以來,長江流域共同市場共為10萬多家各類企業並購重組提供綜合服務,已成為我國權益性和基礎性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以來,共同市場實現逆市上揚,綜合運行能力不斷增強,配置資源能力不斷提升,市場份額擴大,産權交易規模佔到全國“半壁江山”。

  目前,在共同市場公開掛牌交易並成交過戶的産權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市,交易對象涉及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及自然人。

  在長江流域共同市場的會員大會上,理事長蔡敏勇提出,要打造長江流域共同市場十大服務平臺。即企業並購重組服務平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企業並購貸款服務平臺,私募股權投資服務平臺,企業國有産權、行政事業單位資産及訴訟資産交易服務平臺,金融資産交易服務平臺,農村要素市場和林權、礦權交易服務平臺,環境能源交易服務平臺,知識産權(技術産權)交易服務平臺及文化産權交易服務平臺等。

  據統計,12年來,長江流域産權交易共同市場共為10萬多家各類企業並購重組提供了集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産權等交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綜合性服務,成為我國權益性和基礎性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共同市場公開掛牌交易並成交過戶的産權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市,交易對象涉及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及自然人。

  為擴大相關項目信息輻射範圍,構建共同市場的信息披露、數據共享的網絡系統,年會上還正式開通了“信息共同發佈系統”。據稱,“此舉將促使産權市場一體化建設實現質的飛躍”。

  海西聯合産權交易市場:海峽聯合産權市場呼之欲出

  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加快建設,海西區域産權市場也欲乘勢加速整合,將以福建各産權交易機構和江西産權交易所為主要成員的海西聯合産權交易市場,打造成為立足海西、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産權市場。

  福建省産權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初步構建起“統一、規範、開放、高效”的海西聯合産權交易市場,為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服務奠定了基礎。他呼籲,各成員機構要密切聯絡和合作,在實踐中不斷規範創新和完善,共同促進我國産權市場的不斷融合與統一。

  福建江夏學院金融學教授柯原建議,應當大力發展福建省與台灣地區民間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並將現有的海西聯合産權交易市場適時擴大為海峽聯合産權交易市場,為兩岸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拓寬推出渠道。

  他認為,兩岸資本市場合作先行先試的總體目標是:以設立海峽産業基金、大力發展兩岸民間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善三板交易市場與福建産權交易中心的無縫對接為突破口,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

  廣州産權交易所:努力打造珠三角共同市場

  國務院《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廣東的新一輪發展吹響了號角,這也為廣州産權交易所提供了機遇。廣交所總裁李正希提出,廣交所正努力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區域性産權交易大市場,這是實現要素市場在珠三角範圍自由流通的重要一步。

  今年3月底,由廣交所&&、通過市場統一運作廣東省內15個同質化産權交易機構,打造了廣州産權交易共同市場,為珠三角要素市場的一體化開啟了第一道門。

  “按照GDP的10%能夠大概計算廣東産權交易市場的總規模,廣東去年GDP達到3.5萬億,産權交易規模大約為3500億。”李正希表示,廣州産權交易共同市場計劃在未來2-3年內將目前的15家産權交易機構發展壯大至50家。

  此前的2008年9月,廣交所就&&實施了“以成員所方式橫向整合市場”的方案,得到了省內梅州、汕頭、佛山、江門、湛江等地區以及廣東産權交易中心、廣州技術産權交易所的積極響應。短短半年,即有15個交易機構按照“統一市場平臺、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商業模式、統一培訓機制、統一溝通協調”的原則,簽訂了加入廣州産權交易共同市場的協議。

  李正希透露,為進一步發揮廣州中心城市要素市場的輻射、服務功能,廣州産權交易共同市場計劃在今後2-3年內,通過錯位發展,在省內及周邊地區再發展30家左右成員所、300家左右各類會員,努力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區域性産權交易大市場。

  “去年廣東通過産權交易所完成的産權交易在500億左右,未來3年整個統一市場建立起來後,這個規模估計能達到1500億。”李正希預計,統一的市場平臺和完備的産權服務能夠吸引更多的産權交易在場內進行,而整個場內交易的比例也有望提升至50%左右。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