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最擔心的是,房地産借振興之名而固房價之實,振興房地産成了變相地托房價。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房地産被“振興”,要説振興,最早被振興的就是房地産,如今的蕭條,根子無疑還在不識趣的房價。
關於房地産能否搭上末班車、躋身“十大産業振興規劃”,越來越撲朔迷離。2月21日成思危先生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的一次專題報告會上透露,房地産成功擠掉了能源業,成為第十個“被振興”的産業。但隨後其表示,是媒體誤讀了他的意思;而消息人士23日透露,房地産行業或無緣産業振興規劃,而取代房地産業的,很可能是物流業。
其實,房地産是否入圍“振興”之所以如此牽動民眾的神經,道理很簡單:在個別城市的房價依然堅挺、與民眾的購買力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民眾最擔心的是,房地産借“振興”之名而固房價之實,振興房地産成了變相地托房價,從各方博弈的態勢來看,這種擔心絕非杞人憂天。
儘管在年初的地方“兩會”上,一些城市的領導做出了與高房價決裂的姿態,然而,各地陸續出臺了樓市政策,一些專家提出可以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推行“購房落戶”政策,刺激低迷的市場。種種跡象讓民眾無法不擔心,一旦房地産真的被納入“振興”行列,國家在政策上對地方的一些舉措予以認可,抑或對二套房貸等限制炒房政策的完全鬆綁,則基本意味著,民眾與高房價的博弈在政策層面基本告終,房價能否合理調整和回落更不可預知。
而開發商之所以對“被振興”如此期待,可以從目前國務院已經出臺的汽車、鋼鐵、紡織等8大産業振興規劃裏,政策的含金量窺探一二。就拿汽車産業為例,通過稅費的減免和消費信貸政策擴大需求,通過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培育自主品牌,對1.6升及以下排量車輛購置稅的減免,為中國汽車業的振興提出了“組合拳”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如此力度,怎能不讓處於困境中的房地産羨慕?
正因為如此,一旦房地産搭上末班車,放開二手房貸,在融資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並且一旦對各地“購房落戶”等政策給予默許的話,開發商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政策救助的空間,贏得足夠的時間,讓房價繼續維持在高位。這既是開發商希望的,也是對土地財政具有很大依賴性的地方政府樂見的,而對於房地産本身而言,這種政策的扶持是福是禍,則只能等歷史來判斷,至少就目前而言,起碼可以幫助開發商在不降價的情況下獲得喘息和調整的時機。
但我想説的是,民眾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房地産被“振興”,房産商更不要把被“振興”視為托房價的救命稻草。其實,從去年開始,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出臺 “振興”房市的政策並不少。2008年12月21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不是振興規劃是什麼?要説振興,最早被振興的就是房地産,可是結果呢,蕭條依舊,根子無疑還在不識趣的房價。
退一步,假如真的被“振興”,政府該出的牌基本已經出完。毫無疑問,目前房地産市場蕭條的根本癥結仍然是高房價,振興房地産的唯一路徑就是老老實實讓價格合理回歸,而不是期待政策“偉哥”。聰明的開發商也不想想,如果僅靠政策能救市,美國人還能讓這麼大的金融危機發生嗎?
□寧遠(北京 學者)
|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