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房地産業可能搭上産業振興計劃末班車,成為第10個進入振興計劃的産業。但是,房地産企業“拐點”初現,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進入産業振興計劃能挽狂瀾于既倒嗎?
不少人堅持認為,由於中國城市化比例並不算高,加上年輕人口總量巨大,只要中國經濟能保持一定增速,那麼,長期的真實需求依舊是巨大的。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産價格仍有可能穩中有升。因此,只要保持信心,加強扶持,房地産業就將由嚴冬回暖,但是,對此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表面上看,中國的城市化水準並不高,但是,這一統計以市鎮居民總數為基礎,而沒有計入儘管擁有農村戶口,卻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不少於2億的人口,如果計入這部分人口,中國的真實城市化水准將為此提高將近14個百分點,而接近60%。因此,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真實需求,應該也只能從已經進城的2億人口,以及他們依舊留守在鄉,但又完全仰賴於他們收入的親人中去尋找,可是,他們能提供這樣的需求嗎?他們的收入足以支撐這樣的需求嗎?
近年來,進城農民的收入水平略有回升,2007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200元左右,稍有常識即不難看出,這樣的收入不要説買房了,連租套房都成問題。所謂的人口紅利,也很難體現在房地産價格之上。
相反,不斷高漲的住房價格帶動的土地、廠房等成本上漲,反倒可能將他們的工廠和他們自身一併驅離,2008年不斷出現的倒閉潮的背後,就有這樣的因素存在。如果是這樣,則中國整體經濟發展也將受到影響,如此一來,支撐房地産價格止跌回穩的三大因素———城市化進程、人口紅利、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統統將化為烏有,所以,傳言中的房地産産業振興計劃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很難樂觀了。
□莫之許(摘編自2月24日網易評論)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