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調查:七成人認為職場"灰色技能"很重要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2日 1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今年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期又至。一些大學生為了使自己更快地融入社會、給自己求職時增添“砝碼”,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諸如酒量等“灰色技能”,並將其當成求職前的“必修課”。近期,一項相關調查顯示(2298人參與),70.7%的人認為在職場競爭中具備“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受訪者中,64.6%的人表示自己具備“灰色技能”。

七成人認為職場“灰色技能”重要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重視“灰色技能”?調查中,72.4%的人認為這是“人情社會”的必然結果;65.4%的人認為原因是當下“酒桌上談生意”現象普遍;41.8%的人表示,這是職場競爭激烈所致。值得注意的是,41.2%的人認為,不少人重視“灰色技能”,源於應試教育無法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36.8%的人表示,應聘者所獲證書缺乏含金量,使得企業看重“灰色技能”。這樣的調查結果,讓人五味雜陳。“灰色技能”受到大學畢業生的重視,帶給我們的除了驚訝和無奈,更多的是擔憂。

  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面對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往往有著許多不得不面對現實。據報道,“戶口、外貌、酒量、駕車技術、家庭背景”等等這些就業“潛規則”浮出水面。有的單位招聘把酒量、斟酒動作、舞姿、儀態舉止及是否暈車等,都列入考察範圍。更有甚者,連生肖、姓名也成了招聘條件。在無力改變這些現實之下,只能被動去適應。大學生學習動機也日益轉向工具化、實用化。社會浮躁之風、消極思想滲透到大學校園,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另外,“灰色技能”的流行,也反映出了大學“社會教育”的缺位。一些高校教師不願或不屑與社會盛行的“灰色技能”進行“正面交鋒”,往往抱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態度。面對社會現實存在的不良現象,往往含糊其辭、語焉不詳,使得大學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念塑造的功能日漸減弱。事實上,當代大學生除了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從事某項具體工作的良好功能性能力,自我管理的良好適應性能力之外,更應具備適應不同領域的可遷移能力。在可遷移能力方面,很重要的便是對信息的選擇甄別、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語言表達等能力的培養。而當前許多大學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往往輕視了這些。

  “灰色技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容小覷。如果任由學生按照所謂社會技能去“自覺”“自發”的培養,不僅不能養成真正的技能,不利於青年的健康成長,還會導致校園不健康“亞文化”的流行氾濫,釀成惡性循環,使教育走向尷尬。(孫兆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