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1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任佔忠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 本論壇專家)
又值高考,當莘莘學子在考場上拼搏時,另外有一群人也在忙碌着,這些人就是即將大學畢業的應屆生,現在可以説是找工作的關鍵時期。與高考有些類似,找工作也是“全家總動員”,畢竟現在要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並不是件容易事。
我們收集了發達國家大學生就業的一些辦法,從中不難看出,除了政策上幫助外,他們找工作留出了一大段“提前量”,從進大學起就開始考慮工作的問題了,於是從心態、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上全方位“打造”自己。
關鍵詞:就業心態
找工作靠自己
在美國當今的社會體制和價值觀念下,大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什麼樣的工作,一般認為是個人能力的體現,而不會歸結於政府和他人。美國的大學生往往把就業看成是個人的事情,早早就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進行長遠規劃。這主要表現為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及早規劃,培養能力;二是不急於求成,不企求一步到位。
具體做法
大學生一般大學二年級就做好職業規劃,另外,80%的美國學生認為第一份工作不用一步到位,他們認為“首先是要有活可幹”,“找工作應該是有活就幹”。
勞工統計局根據每年最新數據編撰《崗位需求手冊》,很受美國大學生歡迎,幾乎人手一冊。
畢業生就業關係到一所高校的聲譽,也會影響到學校在全美的綜合排名和今後的招生。因此,美國各高校都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
設有全美高校和僱主協會,其會員包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單位,每年為100多萬應屆大學生和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該協會《擇業》雜誌成為求職指導用書。另外,大學教授的推薦信具有很高的權威性,獲得它,就像有了敲門磚。
關鍵詞:政策扶持
給外來勞動力設置高門檻
德國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據統計,目前德國高校在讀學生總數約為200萬人,近年來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超過20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失業人數超過400萬的大背景下,德國高校畢業生仍然就業前景良好,他們面臨的失業風險較小。
具體做法
德國在國內就業市場上的保護性措施減輕了本國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壓力。德國為了保證本國國民的就業,給外來的勞動力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很多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發現要獲得德國勞工局的工作許可非常困難,德國勞工局原則上只允許外國人填補那些德國人不能勝任或無法填補的空缺崗位。
聘用應屆畢業生企業可獲補貼
大學畢業生是法國每年新增勞動力的主要人群。法國大學生幾乎在走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已開始為將來的就業作準備,從而打足了邁入社會的“提前量”。
具體做法
法國的大學教育十分重視社會實踐,學校與政府機關和企業建立密切聯絡,盡可能多地為大學生安排實習機會。
法國有一種“帶薪大學生”,他們只要按照課程要求拿足學分,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兼職。這類大學生畢業後更容易找到工作。
法國政府採取一些優惠措施鼓勵企業聘用應屆大學畢業生。對那些聘用應屆和失業大學畢業生的企業,政府在一定期限內免收其社會福利分攤金及一些稅收,並且視情況按聘用大學畢業生人數給予一定補貼。
關鍵詞:社會實踐
“青年實踐”
俄羅斯開展“青年實踐”項目效果最好。這一項目的主要操作方法是,由政府勞動部門出面幫助大學畢業生與企業簽訂一年或半年的實習合同,實習期間的工資和費用一半由企業出,另一半由勞動就業部門出,幫助大學生和企業建立聯絡。
大公司挑選人才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挑選;二是向高年級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三是採取“優中選優”的方式,搞一些競賽活動,從中選出最優秀的人才進行重點培養。
“職場體驗”
日本面臨的勞動力不足和人才短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上世紀90年代,日本基本普及了“職場體驗”制度。這項制度是通過定期讓學生到相關單位實習,提前培養他們的就業意識。
日本企業在吸引畢業生就業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除每年到學校直接招人、網站發佈招工信息外,在每個財政年度開始時(4月)就發佈針對大中專學生的年度用人計劃,並開始接受即將於次年3月畢業的學生的應聘。
“合作教育”
郭嘯躍是加拿大女王大學商學院二年級學生。從5月份開始,他到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部參加為期4個月的“合作教育課程”並可以領取薪水,然後再返回課堂學習4個月。這樣每4個月學和用輪換一次,直至畢業。“合作教育課程”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實行的一種企業和學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最早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於1957年從美國引入,目前,加拿大全國提供“合作教育課程”的大學已超過100所,每年參加的學生約7萬人。
對於參加“合作教育課程”的學生來説,到企業去不僅僅是“帶薪實習”,它還是一門重要課程,只有經企業和學校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學分,考核內容包括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團隊精神、業務能力等評價,學生將獲得相關證明,以備找工作時使用。
專家點評
我國:就業與用人陷入兩難
針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記者上午採訪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佔忠,他説:“由於我國畢業生供求非同步增長,在需求相對穩定,畢業生數量迅速、持續增加的情況下,近年來的待就業人數也隨之增長。在人們普遍關注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單位招聘難同時存在。這不僅因為中、小企事業單位,基層第一線和地處較偏遠地區難以接收到畢業生,即使有些社會需求量較大的專業,如計算機軟體開發、市場營銷、飯店管理等,也因為學生的就業觀念、素質能力的原因而招聘不到適合的畢業生。近年來,北京地區的計算機、通訊、自動化、自動控制、英語、機電、建築、財會等專業一直供不應求,而法律、外貿、管理等一部分專業畢業生卻明顯需求不足,尤其是工科院校舉辦的這些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度更大。在發達國家,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通過創業而實現就業,但在北京,在十余萬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不過100人左右,不足千分之一。
面對這樣的情況,任佔忠表示,應進一步改革制約畢業生就業的人事用工、戶籍制度,疏通就業渠道,使各類企事業單位能夠根據需要自主錄用畢業生,並加大鼓勵基層就業和扶持創業政策;另外要發展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