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被就業”成高校流行語 反映大學生心理狀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30日 1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大學校園流行語作為高校獨特的文化産物和語言景觀,真切而鮮活地反映了國家發展軌跡和社會生活變化,雖然其無法囊括社會生活的全部精髓,但時代精神的趨勢和社會民生的走向都無不在流行語中留下印記。

  被時代

  記得一年前,大學生網友“醬裏合醬”曾在天涯論壇發帖《應屆畢業生怒問:誰替我簽的就業協議書?注水的就業率!》,戲謔而犀利地説:“我就業啦,就業啦,太興奮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就業的!”“被就業”一齣,矛頭直指大學就業率造假和注水問題,網民皆譁然,社會各界亦表示強烈關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迅速作出回應,稱對於個別弄虛作假的情況絕不會放任。

  由此可見,當代網絡媒體對民眾言語空間的拓展作用不可忽視。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新鮮熱辣、奪人耳目的“被就業”一詞一經問世,便如同口號般強力引領了整個事件的蔓延。“被就業”甚至衍生出“被自殺”、“被代表”、“被增長”、“被捐款”、“被和諧”等“被”家族,形象表現出了弱勢群體面對強權的被動狀態和公眾對個人權利的積極訴求。網友戲稱中國從此走進“被時代”。

  實際上,“被就業”只是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大軍中的一分子。大學校園流行語作為高校獨特的文化産物和語言景觀,真切而鮮活地反映了國家發展軌跡和社會生活變化,雖然其無法囊括社會生活的全部精髓,但時代精神的趨勢和社會民生的走向都無不在流行語中留下印記。

  凸顯的能動性

  對於大學校園而言,大學生思想活躍開放,社會觸覺敏感,且語言直觀、追求新奇,善於在緊扣事件背後的民意訴求和社會問題的基礎上提煉語言,由此形成了兼具知識性、諧謔性、形象性和趨雅性的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

  大學校園流行語的變遷恰為剖析大學生心態轉變提供了獨到的切入點。

  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最突出的特點莫過於“凸顯的能動性”,流行語不再只是被動、消極的反映社會存在,而是在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從“被就業”一詞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到相關政府部門出臺解決方案,流行語“凸顯的能動性”可見一斑,也表徵出當代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的社會參與意識。從社會學的角度解讀,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已進化為一種以語言為表達形式的社會意識,是對某類社會心理、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的昇華和提煉,在被社會存在決定的同時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究其原因有二:

  一、以往大學校園流行語多忠實于出處,如曾風靡一時的“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歌曲《到農村去到邊疆去》中的一句歌詞。反觀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被就業”、“犀利哥”、“躲貓貓”、“俯臥撐”、“欺實馬”、“打醬油”等流行語乍看奇形怪狀,實則構詞巧妙,精煉且蘊含了事件深處的社會訴求,一語直擊事件要害。而校園流行語非常規的語法搭配和簡潔的縮略化表達方式更能吸引受眾的興趣和關注,誘使其自主挖掘流行語內涵,大學校園儼然已成為社會流行語的孵化器和傳播源頭。可以看到,凡是由“著名”流行語“代言”的事件總能引起規模大且力度強的社會輿論。

  二、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變革,網絡作為近10年來我國最強勢的大眾傳媒,對報紙、廣播等主流媒體的信息壟斷地位發動了猛烈進攻。網絡以其簡潔生動、開放平等的信息傳播模式迎合了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訴求和價值取向,擴展了其言語空間,有研究報告指出,大學生網民比例高達24.3%%。可以説,網絡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交流信息、表達情感、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渠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一定的條件下,當漲落得到系統成員的整體響應時,小的漲落就被放大為引起系統整體進入新的有序態的巨漲落。對於流行語而言,一旦流行語進入網絡系統,且其所表徵的社會意識得到大眾的關注或認同,信息的流動速度、廣度和深度便急劇膨脹,形成巨漲落,最終將隨流行語背後的社會訴求的滿足而收斂平息。

  我的地盤我做主

  我的地盤我做主——“個體意識色彩更加鮮明”是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另一個突出的特點,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當代“象牙塔”內的流行語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語言辨識度較高,這與當代大學生更強調自主意識、更注重個體發展和個人價值實現的心理狀態嬗變的動向基本吻合。

  譬如,當代大學校園流行語的情感表達更具張力,感情豐富且更具聽覺衝擊力的感嘆詞和語氣詞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群體青睞,如“很好很強大”、“雷人”、“額滴神啊”、“Orz”、“崩潰”、“糾結”等,傳統詞語則因感情表達相對平實而難覓市場。同時,當今大學流行語的衍生能力極強,“異化”流行語風靡校園。如“很黃很暴力”迅速變幻出“很傻很天真”“很好很強大”等眾多惡搞版本,“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甚至在2009年隆重推出了“愛國升級版”:“台灣,你媽媽六十大壽,喊你回家吃團圓飯”。

  雖然此類造詞方式嚴格説不大符合語言的規範性,但當代大學生敢於用自己特有的情感和調侃方式創造流行語,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不斷增強。客觀而言,個體意識的強化是大學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適應就業競爭機制的客觀需要。但正處於人生第二個“心理斷奶期”的大學生,應意識到:個體本位意識極易在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下“過火”,演變為集體意識和社會意識淡漠。

  縱觀大學校園流行語的變遷,其作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和心理狀態的鮮活切片,在喚醒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適大學生心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當代校園流行語中表達消極情緒的負面詞語正日益增多,“鬱悶”、“煩透了”等詞語大行其道。因此,隨著90後“新新人類”步入高等教育殿堂,關注並引導大學校園流行語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亟須強化的重要一環。 (燕山大學黨委副書記 盛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