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金融危機對學生就業影響有多大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1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文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蔓延全球,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我國亦不能獨善其身,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日益凸顯。經濟狀況向來是就業水平的晴雨錶,金融危機在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將會對人們的就業特別是大學生的就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金融危機對學生就業影響有多大


  ■本報記者 姜乃強 崔立新
  每年,從11月開始就進入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時期。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變得撲朔迷離。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影響程度如何?大學生的就業前景怎樣?企業的用人計劃在縮水嗎?政府在如何化解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思路該進行怎樣的調整?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11月16日至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在各地舉辦“全國200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舉行現場招聘會259場,參會的用人單位近3萬家,擬招聘人數38.9萬人。此外,131家網站還將同期舉辦網絡招聘會,提供職位信息3.2萬餘條,擬招聘人數14萬人。圖為青島市200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招聘會上,學生在踴躍求職。 李紫恒 攝

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影響不明朗


   “我學的是機械製造,就要畢業了,我想知道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影響到底有多大?”、“大型外資銀行收縮戰線、國內出口企業紛紛歇業……影響我們就業嗎?”……在大學校園BBS上,就業問題是時下學生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就業形勢表示擔憂。中央財經大學2009屆金融專業畢業生小吳和他的同學一直在密切關注有關金融危機的報道。他告訴記者,同學們感覺金融類企業招聘似乎行動比較緩慢。北京工商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大四學生小韓説:“我最大的理想是進外企,受金融危機影響,這些單位大多改變了用人計劃,讓人著急。”面對目前的就業狀況,不少學生感到了“寒意”。
  面對金融危機對國內就業形勢的影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經濟形勢的變化尚未對就業帶來明顯影響。但同時他也指出,一些跡象值得關注。一是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減弱。第三季度企業用人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區新增就業人數增速減緩。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特別是紡織服裝、加工製造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停産、歇業,對就業帶來了不利影響。三是部分對外依存度高的外貿出口型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出口的減速將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目前出現的這些新變化有可能對我國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就業帶來一定影響。
  眼下正值2009屆大學畢業生求職就業的高峰期。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著實讓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老師們捏了一把汗。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丹説,現實催著他們早行動,該校的畢業培訓與企業宣講工作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王丹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清華大學的就業情況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來學校宣講和招聘的用人單位數量基本與往年持平,甚至還略有增加,學生的就業簽約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她還談到,有些企業認為,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學生選擇崗位更趨於理性,這正是他們儲備人才的好時機。如今,許多學生的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金融危機使畢業生增強了就業的緊迫感,他們更加積極地尋找工作,而且還主動調整了心態,對外企的熱情有所降溫,求職熱點開始向國企和科研部門轉移。
  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孫眉老師表示,該校作為我國政治、經濟、外交領域培養外語人才的重要基地,2009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目前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學生就業工作平穩有序,比較順利,學生們陸續與用人單位簽約。記者從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校也了解到了類似的情況。對這些學校而言,金融風暴對學生就業或多或少有影響,但並沒有想象中的嚴重。然而,正如業內人士所言,這次金融危機對國內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找工作影響有限,而對一些普通院校來説,産生的影響會大一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方院校就業指導老師説:往年,大大小小的企業在11月初開始進入校園,以各種形式的宣講會和招聘會吸引優秀畢業生,今年來校招聘的中小企業明顯減少,校園招聘會冷清了不少。
  的確,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財經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受金融危機衝擊較大。一些財經類、對外貿易類院校就業指導老師儘管由於種種原因不願多談目前學生就業的具體情況,但對於明年的就業情況心存擔憂,他們無一例外地表示:“金融危機肯定影響學生就業,影響有多大尚不好確定,但應該是個不利因素。”

部分行業受危機影響用人計劃縮水


  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王伯慶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已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樂觀估計,至少要在2至3年後才可能恢復。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嚴峻形勢。眼下正值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從目前情況看,可以初步判斷,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業務萎縮,會減少用人數量;其次是國內為國外多種産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製造業、出口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再其次是對能源工業的影響。
  通過對部分企業的採訪記者了解到,儘管一些企業表示他們的校園招聘計劃與往年相比並沒有改變,但也有企業由於業務量急劇下降,其用人大幅減少。某證券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透露,由於券商、基金公司受到金融風暴的直接影響,公司的招聘計劃受影響程度較大。房地産企業歷來是用人大戶。而今年,碧桂園、富力等企業沒有校園招聘計劃。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房地産行情,地産企業的招聘需求普遍“疲軟”,除部分中高端崗位面向社會招聘外,面對在校大學生的人才需求計劃大大縮減。因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企業在是否招人上選擇觀望的態度。
  來自“前程無憂”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網站今年下半年金融業職位招聘人數同比下降12%,減少的招聘崗位主要是外資銀行、證券等機構,房地産業招聘人數今年第三季度與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6%。智聯招聘的統計顯示,雖然總的職位數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長曲線與上半年比,已經放緩了很多,金融、貿易、房地産等行業的變化尤其明顯。
  王伯慶認為,目前大學生可以主動調整就業思路。從目前情況看,農業、教育、醫藥、行政等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此外,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消費品行業,如食品、飲料、煙酒、化粧品等零售、批發業也是金融危機中受影響較小的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就業形勢較好。根據歷年調查統計,國家各級機關及事業單位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大戶,佔到當年大學畢業生總數的12.7%左右,這一就業市場是相對穩定的。

政府救市系列措施有利於穩定就業


  有關專家認為,大學生不必對就業形勢過於悲觀,因為我國經濟從總體上説並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強勁,這為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了保障。同時,為化解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宏觀經濟措施,力促經濟平穩運行。
  如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金融政策,計劃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擴大內需;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1.1億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安排9000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繼續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促進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加快發展;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讓發展快、潛力大的第三産業加快發展,在國家刺激內需政策的影響下,服務業將釋放更多的就業機會;採取減稅措施,給予大量吸納勞動力的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包括稅收在內的多種優惠政策……這些舉措必將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産生積極作用。
  此外,目前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正在研究制定大學生就業指導意見和相關政策,其中不乏在生産服務、生活服務、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拓展就業領域、疏通就業渠道,為大學生創造更大的就業空間。目前,各有關部門舉辦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相關活動也在火熱地進行。為更好地給畢業生拓寬就業途徑、增加就業機會,各高校正在想方設法地聯絡企業、組織校園招聘活動,加強培訓、指導以提高大學生應對就業的能力。

準畢業生調整思路就業力求多元化


  就大學生而言,該如何面對危機成功就業,北京外國語大學孫眉老師認為,面對金融危機,大學畢業生不要盲目緊張,而是要更加冷靜、客觀地分析自己,找準定位,科學、合理地調整就業思路,讓自己的就業能力與市場有效對接。
  有關專家表示,大學生只有轉變觀念,才能真正改變“就業難”的局面。大學生要客觀認識就業形勢,找準定位,理性調整期望值。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就業,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後擇業謀發展”的思想,特別是金融、房地産專業的畢業生,不過分要求專業對口。學生要客觀評價自己,低姿態求職擇業,學會從基層做起,適當放低薪酬要求。同時,在城市類型的選擇上,中心城市固然機會多,但變動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潛力的二級城市也許有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另外,業內人士普遍建議2009屆畢業生們“不要觀望遊移,儘早搶佔就業先機”。因為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會有一個“滯後期”,明年的就業形勢可能會更加嚴峻,所以一旦有比較合適的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儘快確定求職意向,儘早簽約。對金融類專業學生來説,不妨接受培訓,考一些相關資格證,隨著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人才需求會重新反彈。歷史經驗表明,每當經濟危機出現時,在校園中多停留幾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選擇,不妨專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碩士畢業再考博士。這樣,“不僅規避了就業風險,也緩解了就業壓力”。不管怎樣,金融危機對我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終有結束之時。就業低潮總要過去,高潮遲早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