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我國成熟青瓷始於東漢晚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17: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東漢青釉弦紋洗口雙係瓶

       原始瓷器的生産,從商週到戰國、秦、西漢時期都不曾中斷。到了東漢時期,由於長期經驗的積累,對原料的揀選,釉的配製和施釉技術的不斷改進,以及窯爐結構的改善,燒成溫度的提高,燒成氣氛的控制等許多方面,均具備了燒制瓷器的條件,因而在浙江上虞一帶首先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青釉瓷器。

       “青瓷”是因為在瓷器表面敷有一層透明或半透明的青釉而得名,其呈色是因釉中所含氧化鐵元素所致。由於含鐵量的多寡以及燒制過程中窯內火焰氣氛的不同,在呈色上又有淡青、青黃、青綠等色的差異。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浙江上虞小仙壇窯址中出土的青瓷殘片的科學測試和化驗,表明該窯製品胎質細密、透光性好、吸水率極低或不吸水、釉面光潔,燒成溫度應在1260℃~1310℃之間,這些青瓷的物、化性能已基本符合現代瓷器的標準。所以學術界認為我國成熟青瓷的燒製成功,應始於東漢晚期。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