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央視3 15晚會曝光分眾傳媒下屬公司分眾無線大量發送垃圾短信的內幕後,垃圾短信這一讓中國手機用戶“很煩很不爽”的問題,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短信門”事件也將分眾傳媒推上了風口浪尖。其實手機用戶日常為垃圾短信所困擾的問題由來已久,這一次只不過以央視3 15晚會抓典型的方式被曝光了,因而影響很大。
公眾之所以對此事件非常關注,一方面是為個人隱私信息資料被出賣用於商業用途而感到不滿。另一方面是因為被動接受大量垃圾短信,影響了日常生活,自身權益受到侵害。
理性分析一下,在商業社會,企業通過多種傳播渠道將商品信息以廣告形式傳播給受眾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公眾對垃圾短信反感的主要原因在於,在未經手機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大量的垃圾短信不但沒有為手機用戶帶來任何利益,反而增加了手機用戶的使用成本,諸如時間和精力等,對手機用戶日常生活造成了干擾,但卻沒有得到任何補償。
以分眾無線發送垃圾短信的整個流程為例,廣告主從分眾無線購買廣告投放,分眾無線從移動通信運營商購買傳播渠道,將短信廣告群發給手機用戶。不難發現,在整個傳播鏈中,手機用戶是唯一沒有從中獲利反而付出了成本的一方。問題就出在移動運營商利用相對壟斷的傳播渠道優勢從中獲利,卻沒有分一部分利益給手機用戶,手機用戶的利益被排除在外。
儘管“短信門”事件發生後,分眾傳媒集團有關方面表示,“分眾將在未來做到未經許可發送短信數量為零。” 中移動也關閉了分眾傳媒旗下子公司的短信發送通道。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若要將短信廣告這一模式繼續運行下去,移動通訊運營商應該從發送廣告短信的分成中拿出一部分收益,比如採取減免話費等形式分給手機用戶。
這樣,手機用戶若能從接收廣告短信中分享到一定利益,也就不會有太多怨言了,如果不願意接受廣告短信,還可以設置拒絕接受,免受干擾。這樣,廣告商的短信才有可能既保證較大的投放率,又不至引起手機用戶反感。正如電視臺在播放電視劇時也插播廣告一樣,電視臺花錢購買了優秀電視劇的播映權,必然要通過廣告等形式來回收成本甚至盈利。俗話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觀眾在欣賞免費電視劇時自然要容忍適度的廣告,但是,插播廣告也不能太過分,否則觀眾不滿意,可以選擇換臺,從而影響廣告投放效果,進而制約電視臺在插播廣告時把握一定分寸。
廣告短信傳播也同此理,只有兼顧各方利益,這一商業模式才能持續運行下去。客觀地講,手機用戶收到的廣告短信也並不全是垃圾,因為同一條短信發給不同的手機用戶,有人因為廣告短信內容與自己毫無關係,被認為是垃圾,收多了肯定會反感,而有的手機用戶因為某些短信與自己的生活有關聯,也就不太反感。正是大量與目標手機用戶無關的廣告短信被強制性投放,才造成了人們對垃圾短信的反感。
至於個人信息資料被買賣,隱私受到侵害,這是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缺失和有關部門保護個人隱私不力的問題,應該儘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彌補這一漏洞。
因此,解決垃圾短信困擾難題,一是要儘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防止個人隱私信息未經手機用戶許可被用於商業行為。二是在廣告主、廣告商、運營商和手機用戶之間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同時賦予手機用戶是否接受廣告短信的選擇權。[進入維權論壇討論]
相關鏈結: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