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倫敦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之際,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開始籌劃拍攝五集紀錄片《體育的力量》。該片共分五集,計劃于2012年7月23日開始,連續五天播出...>>詳細
倫敦,一座奧運城,2012年奧運會的大幕即將在這裡開啟。 北京,另一座奧運的城。四年前,這裡見證了“無與倫比”的輝煌與奇跡;四年後,奧運為這座城市,乃至整個中國留下了什麼?五十一枚金牌,新的地鐵線路,恢弘的場館,還有…… 奧運精神如何感召更多普通人,讓他們參與到運動中來——這恐怕是歷屆奧運承辦城市,奧運會舉辦國最看重的“奧運遺産”。 北京的故事,圍繞清華賽艇隊和幾位民間馬拉松愛好者展開。
一個人可以因為體育而強壯起來,一群人可以因為體育而凝聚起來,一座城市可以因為體育而澎湃起來.體育曾經和現在,改變了很多中國人和中國的城鎮.
什麼是職業運動員?這個問題也許很多民眾並不完全了解。職業運動員並不僅僅是高收入,高額轉會費,高額廣告代言的“三高”人群,所有以運動為謀生手段的運動員,都是職業運動員。這裡面當然包括姚明,李娜這樣的佼佼者,但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靠著微薄的收入生活,卻還在堅持理想的人。
2011年11月,當北方大部分地區還籠罩在茫茫白雪中的時候,武漢依舊溫暖,這個月張秀雲把自己的冬訓就安排在了這裡,20年前她就是從這裡劃向世界,劃向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張秀雲和隊友一起登上了女子雙人雙槳的亞軍領獎臺,創造了中國這個項目在奧運會上的歷史最好成績。這屆奧運會後張秀雲改練單人雙槳項目,並期待能在奧運會上問鼎。然而命運並沒有按照張秀雲的設想上演,在她運動生涯的最好年紀,因為身體原因錯過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
直線距離12304.76公里,時差8小時,這是地理意義上北京到倫敦的距離。對於運動員來説,北京到倫敦,是四年訓練目標的倒計時,是勝負之間的複雜計算,更是一場長達四年的自我博弈。《中國之隊》是五集紀錄片的收尾之作,重點紀錄了三支中國國家隊備戰倫敦奧運會的過程,紀錄的起點從2011年的5月一直到倫敦奧運會開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