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江和平:央視奧運解説捍衛國家形象 4年後建夢2隊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2日 20:23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channelId 1 1 1

江和平:央視奧運解説捍衛國家形象 4年後建夢2隊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2日 20:23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2012年8月22日,由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體育頻道聯合主辦的“中央電視臺2012年倫敦奧運報道主持評論”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央電視臺總編輯、副臺長羅明,副總編輯李挺出席並講話。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在本次研討會上做了題為“央視形象,中國聲音”的講話。以下為江和平講話實錄:

    首先感謝大家的光臨,我發言的題目“央視形象,中國聲音”。

    形象和聲音是電視的兩極,一般情況下,體育頻道的作為是央視形象、央視聲音,但是奧運會這樣的特殊場合下,我們的作為是央視形象,中國聲音,對內樹立了央視形象,對外傳遞著中國聲音。以央視形象、中國聲音為主題,下面談六個問題。

    第一,三位一體,建立國家隊的不斷嘗試。

    多年以來CCTV嘗試建立重大題材式的報道模式、報道體系,其中主持、解説、評論領域組織一支明星薈萃國家隊是一項努力方向。歷史來看,我們這項努力經過三屆奧運會,代表三個不同階段,第一次邀請明星運動員作為嘉賓參與解説評論工作。雅典奧運會,當時這樣做的目的完全為了解説,因為當時頻道的解説力量很單薄,除了能説足、籃、排三大球少數項目之外,對很多奧運會比賽項目並不熟悉,借助明星運動員的力量可以更好地介紹一下。

    第二次是北京奧運會,第一次提出建立解説國家隊的設想,北京奧運會期間組建這支國家隊,主要的目的仍然是為了解説,還沒有從主持、解説、評論三個方面進行更精細的設計和建立更全面的體系。

    北京奧運會留下人才儲備之一,就是今天很多已經挑起大梁的新銳,因此到了倫敦奧運會的時候,有足夠魄力,把這支隊伍從臨時國家隊發展成長時國家隊,倫敦奧運會成功報道,説明我們這支國家隊陣容整齊,特點是三位一體。

    第一個位是主持人,關鍵詞是貫穿力。第二個位是解説員,關鍵詞是傳感力。第三個位是評論嘉賓,關鍵詞是號召力。倫敦奧運會的報道實踐證明上述三位之間的分工更加明細、角色更加鮮明、功能更加互補,專業更加嫻熟。

    第二,開幕式。

    開幕式是第二戰場,德國奧林匹克史學家觀點他認為奧運會兩個戰場:一個是體育競技的戰場,另一個是文化傳播的戰場,文化戰場是奧運會的第二戰場,總是在進行兩種比拼。東道主借助舉辦奧運會的機會,推廣、宣揚本民族、本地區的文化,所有參與奧運會各奧委會成員,無不在以體育或者文化手段,在賽場內外彰顯與弘揚自己的文化傳統。文化比拼的焦點、起點和爆發點就是奧運會的開幕式。

    在距離倫敦奧運會開幕還有一年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到倫敦奧組委這樣一種姿態,他們説,倫敦奧運會是全球第一次將文化宣傳和體育比賽同時進行準備的奧運會。因此,我們很早意識到,倫敦奧運會開幕式解説,將是這次奧運會報道面臨的第一個重大挑戰。於是早在今年年初頻道組織多次關於開幕式報道研討會,設想很多預案,設計多種可能性。雖然籌備工作進行了很多,但是問題是對於開幕式的內容,完全無知曉,但是大的原則確定下來。

    原則之一,採用沙桐、張斌的男男組合,改變過去男女搭配的方式,這樣考慮的原因,充分發揮沙桐專業播音員字正腔圓的優勢,同時發揮張斌涉獵廣泛、反應敏捷的優勢。

    原則之二,對於開幕式唯一演出內容,既不採取讚賞態度,也不採取批判態度,而是立足於大信息量客觀介紹,並且嚴格要求,不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做比較。

    原則之三,充分、充實奧林匹克儀式部分的解説,因為過去開幕式解説中,往往我們過於關注點火方式,而實際上點火方式只是諸多儀式當中的一個項目。

    原則之四,對於運動員入場式強調不去説觀眾能在網上查到的話,強調對於每個奧運會成員體育文化、傳統解説。

    原則之五,成立年輕人為主開幕式解説工作小組,為兩位解説員儲備大量的文字儲備、思想儲備,不能照本宣科,根據情況,對預先準備內容,口語化解説。

    專而不深,整個解説專業性很強,但是做到了客觀解説、深入淺出,顯示體育頻道的水準,大而不空,整個開幕式報道很大氣,但是實實在在,無空洞之地,適應體育受眾的需要。文而不藝,解説有書卷氣,沒有藝人強,符合,活而不論,兩位解説員配合,渾然天生,漳縣體育解説雲速成,述而不作,整體風格是敘述體,而不是評論體,言之有物而不做作。

    開幕式的解説成功,為倫敦奧運會報道,開了一個好口,國家體育總局長期主管體育宣傳工作同志説,你們是開幕式報道是央視歷屆開幕式報道最成功、最有特點、最有突破的一次,你們也算拿一塊體育文化傳播金牌。

    總之今後對大型運動會報道應該尋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第三,主持人貫穿力突破。

    下面三個角度分別談主持人、解説員、評論嘉賓在本屆奧運會報道當中表現。

    首先是主持人,倫敦奧運會期間,分佈在多個頻道的主持人,不再僅僅承擔以往大型運動會演播室串聯角色,而是三個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演播室設計、動作,這次演播室設計多次奧運會報道中最的一次,具有層次豐富、質感飽滿、功能多變的特點,既能滿足常規意義賽事串聯、新聞播報的需要,也能滿足行進間在內多個演播室節目需求。今後體育賽事演播室設計必須走高端路線,除了賽事行進間包裝、評論變得格外重要。言之有物的主持人,和以往大賽相比,倫敦奧運會期間演播室主持人,基本上做到了研製職務,一方面幾位主持人滿懷熱情,並做了充分準備,另一方面,我們為主持人配備了專門的撰稿助理,過去沒有,這是第一次。

    最後,從串聯到貫穿是一大飛躍,這種貫穿力的要義在於一方面演播室主持人要在賽事發生地時間,倫敦時間,對賽事的進程進行宏觀把握和具像的引領。另一方面,必須在收視的黃金時段裏,北京的黃金時間,對受眾服務做得更加週到。

    總體來看,主持人在倫敦奧運會歷史性地實現了從播音員到真正的主持人的跨越,他們今後在這個崗位上還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四,解説員,傳感力的突破。

    貫穿概念從串聯發展出來,今後對體育解説員要求定位為傳感,傳是傳播,感是感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人民對於體育解説員評價標準,主要依託兩個元素,現場解説、賽事解讀,有的解説員以説著稱,善於進行生動描述。有些讀見長,通過自己較好專業知識,對於項目較好理解與認識,對比賽的要點進行解讀式評論,現在看來述説和讀解,對於解説員來説是同等重要。而評論的責任則應該交給評論嘉賓來完成,我們自己的解説員不管具備怎樣的專業造詣,畢竟不如重量級嘉賓對於賽事和賽事中的人物更有發言權。

    在倫敦奧運會的報道過程當中,解説員首先在處理自己與嘉賓關繫上,有了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很少出現解説員與評論嘉賓搶話,甚至自説自話的現象。韓喬生、周雅菲的解説很有代表性,既能代表目前賽事解説評論的水平,又能代表今後發展方向,他們取得突破是視野上的突破,有了這樣的突破,我們對於解説員的要求就可以更加明確和深入了。那就是傳輸信息、傳遞感受、傳播激情。

    純屬信息是解説員的第一參照,解説員通過信息服務系統,能夠獲取第一手及時信息,他們需要迅速提煉出和自己關注的主要選手有關信息,迅速提供給觀眾。

    傳遞感受是解説員第二層任務,其中重要內容對現場氣氛、環境感受,通過個體感受感染、感動觀眾,這是對解説員能力和情商的考驗和體現。

    傳播激情是解説員第三層任務,倫敦奧運會期間,我們看到或者聽到,每當中國選手獲得金牌的時候,解説員無不熱情洋溢、精彩四設,他們的情感爆發是中華高低涌動的愛國情感出發點。

    第五,評論嘉賓號召力突破。

    郎平和姚明第一次作為評論嘉賓出現在賽場,轟動裏和號召力巨大。倫敦解説員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評論席上得要命成為全場觀眾的焦點,不但聚集中國媒體、觀眾實現,而且震撼外國媒體和觀眾,外國人感受到的震撼強大中國技藝震撼,中國人感受到震撼,至少相當一部分來自於CCTV給予震撼。

    一些退役的優秀運動員,尤其是一些奧運會冠軍參與奧運會報道,這種做法是八年前的雅典奧運會就開始了。而在八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的解説員已經能夠比較清晰和準確地解説每一場比賽,在這個時候,嘉賓的作用與功能,已經從專業顧問的角色變成了明星評論的角色,他們對於比賽的精彩點評和他們的號召力變得更加重要,他們對於比賽發表的評述性觀點,會被門戶網站、社交網站複製、傳播,他們在評論席上的聲音,則成為央視形象一部分。

    倫敦奧運會明星嘉賓陣容可以説是史上最強的一次,今後我們要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如果説倫敦奧運會的嘉賓國家隊是夢一隊的話,那麼我們現在應該期待四年之後裏約奧運會上夢二隊的誕生。

    我想通過這屆奧運會組織嘉賓夢之隊原則和理念比較清晰,概括地説,形象的號召力、觀點的號召力、搭配的號召力,形象的號召力指明星嘉賓本身的社會影響,在這方面姚明和郎平當然是典型的代表,當然今天出現在這兒的張國政先生,也是我們的典型代表之一。觀點的號召力指明星嘉賓能夠發表一些具有引領效應的觀點,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是胡佳和李小鵬,胡佳是十米臺奧運冠軍,對於所有參賽選手錶現出高水平,不斷地發出太棒了這樣的感慨,使得觀眾不光在看中國運動員比賽,而且對於外國選手的比賽也越來越有興趣,使得12名決賽選手當中的每一跳都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李小鵬的現場評論也是這樣,中國隊團體資格賽排名不佳的時候,第六名,專項記者、專項解説員都覺得中國隊拿到這塊金牌已經比較懸了,但是李小鵬卻通過他在悉尼奧運會上的比賽經歷和他對體操隊的了解,始終堅持著中國男隊在第一場比賽中奪得單項決賽資格任務基本完成,仍然和日本隊在決賽中一比高低,所以胡佳和李小鵬表現説明,不光需要明星嘉賓光輝形象,甚至更需要他們能夠發表或者敢於發表一針見血的專業觀點。我們的專項解説員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和嘉賓搶著發表觀點,而應該刺激他們發表觀點,讓來自嘉賓的觀點號召力成為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部分。

    還有一種號召力就是明星嘉賓和專項解説員合作、搭配産生出來的號召力,這方面寒峭和蛀牙非??搭配更為典型,單向世界大賽、全雲戶、亞運會綜合運動員繼續嘗試新組合、新搭配,爭取在我們組建裏約奧運會夢二隊的時候,這個方面能夠更加出彩。

    第六,應對複雜的國內外輿論環境,彰顯央視形象和中國聲音。

    下面談的內容本來應該一上來就談,我們這支國家隊在應對奧運會期間,複雜的過外輿論環境怎樣彰顯央視形象和怎樣表達出中國聲音。

    首先,複雜的國內輿論環境。

    網絡時代到來對我們構成新的威脅,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聲音,給我們造成了雙重威脅,於是我們的報道人員也會依託網絡資訊,受網絡輿論的影響,二是網絡媒體的視頻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也是影響和分流我們的能量。倫敦奧運會期間,這種影響和分流的情況其實已經出現了。

    其次是複雜的國際輿論環境。

    倫敦奧運會其中我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BBC、NBC為代表英美主流媒體在國際體育界、傳媒界仍然保持國際輿論的話語權,雖然經常不得不對中國競技體育在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感到欽佩和折服,他們更經常做的是詆毀、懷疑我們,淡化我們所取得的成就,這一點我們在前方感觸最深。但是倫敦奧運會期間,我很欣喜地看到,面對複雜的國內外輿論環境,我們主持人、解説員、評論嘉賓都站穩立場,用央視形象傳遞著中國的聲音,這是我們這支團隊整個奧運會期間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面對國內輿論複雜性,我們始終把追求最好的運動成績和樹立最好競爭面貌作為報道核心關注點。因此,在我們選手拿到金牌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吝惜自己的讚美和激動。我們的選手沒有拿到金牌的時候,我們也對運動員的表現表達了理解和支持。更值得回味和總結的是我們代表團隊面對複雜國際輿論時的所作所為。

    倫敦奧運會有這樣一個特點,東道主雖然是世界強國之一,但是比賽開始之後的前五天,卻一塊金牌都沒有拿到,這和他們的賽前預期大相徑庭,英國人拿不到金牌,美國人在王牌項目游泳比賽前幾天表現欠佳,風頭被孫楊、葉詩文拿走了,英美上演了反華大合唱,其中核心事件對葉詩文進行詆毀,不少國內媒體從社交網站上獲得信息,跟著英美説法走,我們採取三位一體措施,對詆毀進行回應,措施之一,主持人梁毅苗以和顏悅色方式談到葉詩文成績來自兩個方面,浙江經濟發達地區,群眾性游泳運動開展非常普及,他和孫樣成功不是製造出來,而是廣闊的大眾基礎,葉詩文成績並不是天上掉餡餅,女子個人混合泳項目上,我國20年來,多次涌現出世界水平選手,並且多次在世界大賽上奪得過金牌,他們和葉詩文一樣在很小的年齡獲得冠軍,第一個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體育總局領導的首肯。

    措施之二,解説員,現場解説員韓喬生,解説中不斷從專業角度談游泳運動,很生動地談到,人生來就是親水,會游泳,因此游泳是人類運動天性,為什麼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游泳運動員,就會在很小年齡取得優異成績的生物學原因,這些話幾乎形成新版韓喬生語錄,亦莊亦諧談笑風生回擊了英美媒體對我國運動員詆毀。

    措施之三,評論嘉賓,解説接近尾聲,安排大型演播室節目,周雅菲對??做生動的解説和評述,這樣做完全必要,的確收到良好的效果。

    游泳案例充分説明,奧運會這樣的頂級體育賽會上,體育變得不那麼簡單,確實和國家形象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央電視臺作為中國傳媒代表,必須捍衛國家形象和國家利益方面發揮引領作用主持解説評論團隊為倫敦奧運會報道跨越成功手首屈一指作用,前端高端貢獻,再次對他們努力表示誠摯努力和協議。你們得成功不僅是你們自己和頻道成功,也不僅僅是央視形象得成功,而是中國聲音的成功。通過你們努力,我們的奧運會報道佔據了一個新的制高點,從而增強國人自豪感同時,也為全世界所注目。謝謝。

32項
  • 5+奧運下午茶 奧運日記 奧運風雲會 全景風雲會 倫敦行動 張斌話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