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張斌:博伊爾幹得的確很漂亮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2:01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外灘畫報

channelId 1 1 1

張斌:博伊爾幹得的確很漂亮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2:01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外灘畫報

      

    如果不是奧運會開幕式,我想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是沒有興趣把時間花在博伊爾的電影上的,哪怕是那部奧斯卡金獎《貧民窟百萬富翁》,《127小時》也需要極大的耐心,在精彩和沉悶之間穿梭。來到倫敦之前,博伊爾對於我就是照片上的人物而已,奧運倒計時100天時介紹開幕式創意發佈會上的短短一段視頻給我的印象也不過是他音量陡升的豪爽笑聲。

    端詳著博伊爾的照片,總覺得其眉宇之間像個“全民面孔”,左思右想而不得,忽一日腦海裏浮現出來了,活脫脫一個老年版哈利波特嘛。奧運會開幕式前兩天,在國際廣播電視中心的大會上,“老年版哈利波特”突然出現在了小小的主席臺上。此前晚上,剛剛結束了第一次正式綵排,該是一個強度極大夜晚,很多絕密環節必須到深更半夜才能施展開。可是,在博伊爾的臉上見不到絲毫疲憊,不斷地與身邊相識的人談笑風生,我想執行國家使命的人逢此盛事大概都是如此的。

    來到倫敦之前,關於開幕式,全靠想象的翅膀,往往會被一些罕見的劇透所誤導,比如優美的田園風光,再比如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得皮毛而已。當我拿到組委會發放的開幕式導演闡釋時,如獲至寶,從每一個細碎的信息點上就可以深入探究下去。但是,最吸引我的還是博伊爾短短不過幾百字的樸實闡述,第一句話打動了我,“有些國家的革命曾經深深地改變了他們的國度,英國的革命深深地改變世界”。看了開幕式之後,這句話的深意不言自明,文明的力量最有魅力。

    2009年,正在拍攝《127小時》的博伊爾獲得倫敦奧組委垂青,又一位電影導演要擔當奧運使命,張藝謀有了2008 版的中華民族五千年鮮有的恢弘盛典,壓力自然倒向後來者倫敦。文明深厚、創意無窮的倫敦可選之人不在少數,時至今日我們也無法知道,是誰的意願最終決定了博伊爾在過往的兩年間在為英倫創造“我們星球上最偉大的秀”。開幕式當天,英國《衛報》在電影專版上有篇文章極其解渴,讓我們這些旁觀者可以從未曾想過的角度去結識博伊爾,這位時值盛年的“藝術家、娛樂産業界的好傢伙”。

    一位導演的專業影響力,無外乎票房、口碑和獲獎,一部《貧民窟百萬富翁》高效率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奧斯卡獎、英國電影藝術獎的獎盃非常耀眼,1500萬英鎊的小投入,換來2.5億英鎊的票房,叫好與叫座一併獲得。獲獎只是果實,耕耘與專注才最有魅力。自17歲出道,博伊爾謀到了一生中第一份與藝術夢想有關的職業,在一家劇院開車,運送道具。此後,博伊爾考進大學,從戲劇學習到躋身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從BBC導演到可以自由創作的電影名導,在各種崗位和工種中經受磨煉,遊走在大銀幕、舞臺和視覺藝術不同世界之中,獲得評價甚高,甚至最初也考慮到他對應媒體的超強能力,才光榮當選的,在這個位置上是要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的。舉一個小例子,倫敦奧運會的籌辦過程,經歷了工黨向當今保守黨執政轉換的全過程,開幕式大獲成功之後,苛刻的評論家還會強調,這個非常不列顛的“最偉大的秀”就是為左傾的工黨呈現的,甚至比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還更加“社會主義”一些。

    這樣被貼上標簽的責難和評論也許對博伊爾不會造成巨大的困擾,但是如何才能堅定自己的創意選擇並非想象中那般簡單。開幕式結束,例行的導演團隊發佈會召開已是後半夜,同臺而坐的有科勳爵,博伊爾真誠感謝了這位組委會主席的鼎力支持,我相信這不是客套。一個藝術家在紛雜環境中是需要防火墻保護的,哪怕是薄薄一層也好,科勳爵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源自這位藝術家的所有靈感和恣肆飛揚。

    開幕式藝術總監的位置會讓很多人卻步,博伊爾接受挑戰自然不是單一原因,我更願意相信他在開幕式當夜所言的理由,是繼父對於奧林匹克的那份狂熱的長久感染讓他願意成為奧林匹克盛典的創造者。博伊爾介紹説,繼父對於奧運會的態度簡直可用“瘋子”來定義,深更半夜在家中電視機前守候從墨西哥傳回的模糊影像,我描述的這一瞬間該是遙遠的1968年,那一年奧運會是在墨西哥城,博伊爾11歲。18個月前,博伊爾的繼父去世,7月27日開幕這一天,恰逢老人的生日。這一重要細節也許可以幫我們解讀清楚,為何在此次開幕式中會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線索——生與死。北京奧運會,張藝謀團隊徵集的是孩子們的笑臉,在鳥巢充分呈現。博伊爾團隊在“人類慶典”上徵集的居然是往生的親人照片,這樣的表達方式我們中國人是很難接受的,喜慶之中平添一份淡淡的憂傷,無論是綵排還是正式直播,兩次看到那一分鐘視頻所組成的“紀念墻”,我都在判斷該以怎樣的情緒去表達,如果早就知道博伊爾的這份情愫,也許會更早地認同這份淡淡憂傷的。

    博伊爾生在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中,父母都是勞苦大眾出身,因此對於工業革命和NHS健康體系的展示是要一份堅定訴求的,説到底是關切政府與普通百姓之間的關係,市場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四年前,我們無與倫比,因此很願意將北京與倫敦做各種維度的比較,以北京的視角出發,倫敦的開幕式是有不少瑕疵的,廣場藝術專家們的意見也並非沒有道理。但依我之見,對於開幕式的判斷早該超越恢弘以及“奇、絕、特”的追求,無論哪個國家承辦,基本水準都該不低,反倒是傳遞各種理念與精神才是核心要義。在這一點上,倫敦比北京更鮮明、更執著,至少開幕式是這樣的,“激勵一代人”和“奧運遺産”貫穿始終,讓不知名的未來體育之星去點燃主火炬臺,讓聖火成為可以被分享傳承的理念領先於對點火方式的奇絕追求,有新的典範作用。

    開幕式也有自己的一條鮮明理念——“為所有人”,我想該與博伊爾個人理念密切關聯,他曾經強調這開幕式是所有參與者的,這個國家都該是每個人的。熟悉博伊爾,對其有好感的人們都會説,入行以來他幾乎未變,善待他人,扶助後輩,是個標準的“好傢伙”。也許有過譽之嫌了,但是“好傢伙”這一次幹得的確很漂亮。

     

32項
  • 5+奧運下午茶 奧運日記 奧運風雲會 全景風雲會 倫敦行動 張斌話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