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16:43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在奧運會上,如果一個國家對一個或幾個項目長期統治,那麼他們的人才儲備、技術儲備必須達到相當厚實的程度。但奧運金牌只有一枚,過多的人才和過多的教練擠在一架獨木橋上,就難免有人在競爭中掉進河裏,是被推下的,還是不經意被擠下去的,結果都一樣。於是,有人選擇另辟蹊徑,這是國際體壇的通用規則。
湖南妹子跑到哈薩克斯坦與李佳薇到新加坡打球沒什麼區別,千萬不要人家拿了金牌,咱們就羨慕嫉妒恨。韓國的射箭項目也是有很多隊員和教練跑到國外,培養了競爭對手,他們打破世界紀錄的男團不也把金牌丟了嗎?還有美國的短跑,培養了那麼多的競爭對手,狼養大了,美國的短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其實在“走出去,請進來”的世界大潮中,中國體育像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一樣,一直是“順差”。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舉重、體操等傳統優勢項目中是我們運動員和教練員輸出的大項,但國外選手在這些項目上與中國選手直接競爭並奪得的奧運金牌,迄今也只有女舉的祖爾菲婭。但中國獲益的項目就太多太多了,游泳、擊劍、賽艇等是拿了奧運金牌的項目,還有花遊、女曲、自行車等是獲奧運獎牌的項目,中國體育在世界體育“貿易”中賺大了。
當然,賺得更大的是我們在傳統優勢項目輸送和外流的人才,對我們的優勢項目沒有形成致命的衝擊,中國體育陣地堅守得很牢固,像跳水、乒乓球和羽毛球基本毫發未損。但吃虧最大的是我們在歸化球員的引進上,至今零進賬。就算當今世界體育第一強國———美國的歸化運動員的數量也上了雙,更不用説傳統體育強國俄羅斯、德國和澳大利亞。這裡,涉及到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中國的男子三大球要想在奧運會上縮短崛起的時間週期,謀劃在歸化球員上借力而上是大有可為的,這不是件丟臉的事情,它已成為國際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