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廣告頻道 > 數據·分析

不知道的新聞聯播:大數據帶你發現有趣的秘密

發佈時間: 2016年10月20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央電視臺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有些人經常看新聞聯播,他們還説新聞聯播的信息量很大,但是想從中嗅出一些信息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那麼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能否通過一些新穎的方式,發現新聞聯播中隱含的信息呢?

1、思路

我們可以在CCTV官網上閱讀2002年至今的新聞聯播文字版內容,為了收集這些數據,我編寫了爬蟲,讓它在官網上自動訪問超過10萬個網頁,從中提取出89228條新聞(2398條新聞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總字數接近4800萬。

得到這些數據後,我對這4800萬的新聞聯播文字版進行分詞,然後進行詞頻統計,嘗試找出蘊含其中的有趣信息。

2、詞頻分析,詞語在歷年新聞聯播中出現的總次數

新聞聯播中最常出現的30個詞語:

新聞聯播中各國被提到的次數,可見中美關係最重視,當然中俄關係和中日關係也很重要,有趣的是相比于韓國,我們其實更關心朝鮮。

新聞聯播中各個城市被提到的次數,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經常被提及,有趣的是,天津的受重視程度要略大於廣州和深圳。

新聞聯播中各地區被提到的次數,西部和東北是重點中的重點,有趣的是,和城市不同,發展越好的地區被提及的次數越少,長三角和珠三角就極少被提到,也許是因為越發達的地區區域政策也越少的緣故吧:

新聞聯播中各所大學被提到的次數,清華要多於北大,有趣的是復旦受新聞聯播關注程度要明顯高於其他高校,難道是因為復旦新聞系校友遍天下的原因麼?PS: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大學排行榜,各位家長填志願的時候可以作為參考:

3、詞頻時序分析,詞語在歷年新聞聯播中出現的次數隨年份的變化

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十八大後改革加速:

十八大後多提市場,少講計劃:

中國的産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服務業成為新的增長點,從新聞聯播中也可以發現,農業和工業被提到的次數逐年降低,服務業日漸受到重視:

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如果單從新聞聯播被提到的次數來看,投資依然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並且在十八大以後變得更為倚重,內需在09年和13年經濟下滑時被強調,而出口被提到的次數逐年減少,三駕馬車的被提到的次數比重從03年的投資、出口和消費轉變為15年的投資、消費和出口:

從09年金融危機開始,轉型和升級在新聞聯播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並在十八大後呈現加速的趨勢:

十八大以後,重視創新:

大家都知道,新一屆政府鼓勵創業,重視互聯網,不過09年時候也出現了一個鼓勵創業的小高峰,我在想是不是意味著每當金融危機來臨時,總是會鼓勵創業:

新聞聯播中“教育”出現的次數:

曾經人才比資金更受重視:

城市化/城鎮化正在逐漸受到重視:

十七大後農村正在被慢慢遺忘,但是15年後又重新受到重視:

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香港台灣日漸邊緣化,土豪們不要想不開去買香港的房子:

雖然國足很臭,但是足球依然是最受新聞聯播關注的體育運動,十八大後就更受關注了:

4、詞頻關聯分析,找出哪些詞語經常會同時出現

抓取的89228篇新聞中,共有10235篇新聞提到了“改革”這個詞,這些新聞中,“發展”是與改革同時出現概率最高的詞語,概率為64%,“經濟”同時出現的概率是33%,“問題”同時出現的概率是32%,“創新”同時出現的概率是25%,“機制”同時出現的概率是18%,“市場”同時出現的概率是16%。

有5164篇新聞提到了“金融”,這些新聞中,“發展”是與金融同時出現概率最高的詞語,概率為35%,“問題”同時出現的概率為24%,“穩定”同時出現的概率為18%,“市場”和“改革”同時出現的概率都為15%,“基礎設施”同時出現的概率為10%,“安全”同時出現的概率為9%。

在同一篇新聞中,凡是提到“技術創新”,會有72%的概率同時提到“企業”,相比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政府更強調企業的創新,從某種程度上説明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存在角色缺位。

在同一篇新聞中,凡是提到“金融市場”,會有65%的概率同時提到“國際”,可見國內的金融市場波動對經濟的影響沒有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大。

在同一篇新聞中,凡是提到“簡政放權”,會有63%的概率同時提到“李克強”。

相關閱讀鏈結資料:

《新聞聯播》作為中國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欄目,是政界、商界和學界精英人士的最愛,極具價值,而大多數普通人竟然沒有發現。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你覺得《新聞聯播》刻板枯燥,那麼很遺憾,在篩選信息和發現機會方面,你可能還是個外行。

收看《新聞聯播》究竟價值幾何?看了你就知道了。

1、發現潛在商機。

台灣《旺報》曾報道稱,臺商發財秘訣首要在堅持看《新聞聯播》,熟知政策風向。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浙商的22條商規》中,“堅持看央視新聞聯播”也排在所有規則之首。

關於透過《新聞聯播》發現投資機會的例子非常多,比如:

《新聞聯播》當日播出總理在飛機上吃家常鹹菜,第二天涪陵榨菜股票就應聲漲停;《新聞聯播》曾對梁穩根做了一個關於非公有制企業技術創新的小專題,第二天三一股票全線飄紅;

股票、房地産皆是如此,而這些還只是《新聞聯播》價值的冰山一角。

2、提前預知風險。

危機往往隱藏在新聞的細節裏,所以要具有風險意識:

《新聞聯播》報道晉煤外運困難,與煤炭相關的行業費用和電費就要大漲;

《新聞聯播》報道政府出臺環境保護法,高污染企業就要提早轉型或者控制排污;

《新聞聯播》透露了新媒體廣告的監管制度,新媒體從業者在做廣告時就要更謹慎;

……

《新聞聯播》對於一則消息的敘述,代表著中央對它的表態和“定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來的趨勢,提前防範風險,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3、發現政策紅利。

小米的掌門人雷軍在評價“移動互聯網”時曾説“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被外界誤讀為機會主義,其實他是説的是做事要順勢而為,在職場、創業同樣如此,要緊跟大趨勢,看準機會。

《新聞聯播》宣傳創業政策,那順勢而來的就是各種利好的創業環境,以及銀行貸款優惠等政策,能否搶到第一波紅利,勇做吃螃蟹的人決定了境遇和機遇的不同。

《新聞聯播》報道中國與東盟成員國實行零關稅,你是否想到自己可以去搞搞邊貿生意;

《新聞聯播》宣傳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你是否想到這些區域將來大有可為;

4、對公務人員來説,看新聞聯播當然與自己的仕途相關。

對為人民服務的公務人員來説,新聞聯播上任何一個信號,都與自己接下來的工作方向密切相關。吃透近期宣傳報道的“方向”,挖掘地方政府執政的“亮點”,如何做政績,新聞聯播裏面可以找到方向。而新聞聯播的批評報道,當然也是自己更要小心的。

已故的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曾敏銳抓住《新聞聯播》釋放的信號,1992年開始,吳仁寶從《新聞聯播》看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報道後,敏銳地判斷全國經濟要大發展,因此下令動員一切資金囤積原材料,創下了“看一次《新聞聯播》,至少賺了一億” 的民間傳奇。

5、對準備參加高考、公務員考試等人群更是重要

《新聞聯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貼近時事熱點。

不論是在高考中拔得頭籌的狀元,還是在研究生考試中成績驕人的學霸,亦或是在公務員考試中成功上岸的大牛,他們接受採訪或分享經驗時,很多人都透露有收看《新聞聯播》的習慣。

如果你需要準備一些與時政熱點有關的考試,《新聞聯播》也是一個助你獲得高分的考試利器。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