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網頁
 
  走進多哈  
1.jpg
多哈場館
1.jpg
歷屆回顧
1.jpg
歷屆中日韓獎牌表
1.jpg
參賽國家和地區
1.jpg
亞運之最
1.jpg
中國歷屆亞運成績
1.jpg
歷屆亞運規模
1.jpg
1.jpg
亞運歷史
第十一屆亞運會  
第十一屆亞運會
時間: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
地點:中國北京

  中國在1983年向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提出申辦1990年亞運會的申請,在1984年于漢城的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中,與日本的廣島競爭中北京以43比22的票數獲得承辦權,亞奧理事會則把下一屆1994年交給廣島來承辦。

  這是中國首次承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綜合運動會。從1986年起,開始興建20個新建場館,改建或修繕原有場館13座。並在北京四環道外興建奧林匹克中心和亞運村。帆船則因北京並不靠海,因此移師秦皇島舉行。

  北京亞運會集資工作遍及境外1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簽約和承諾的集資額超過6億元的目標。捐贈萬元以上的團體達1300多個,捐款最多的團體是全國個人勞動者協會,總計2050萬元,為表紀念特將木樨園體育館更名為“光彩體育館”;捐贈萬元以上的個人達110多人,最多的是香港的霍英東先生,特把國家奧林匹克游泳館命名為“英東游泳館”。

  大會以“團結、友誼、進步”為主題,吉祥物無可爭議地選擇了“國寶”——大熊貓“盼盼”,並很快成為各國選手和遊客的新寵。

  亞運會聖火是從西藏海拔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峰下,由15歲的藏族姑娘達娃央宗採集的。此後,歷時一個月的“亞運之光”火炬接力,遍及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程18萬多公里,參加者達1.7億之眾。開幕時由中國第一位奧運金牌選手許海峰及跳水奧運金牌高敏,以及女排五連霸隊員之一的張蓉芳共同點燃。

  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上的大型團體操表演《相聚在北京》給來自各國的運動員和賓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多次表示:“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開幕式之一。”

  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在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舉行,共舉辦27種運動308項比賽,另外棒球和軟式網球兩種示範賽。

  來自36個國家地區的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會員國,4655名選手參加北京亞運會。除伊拉克和約旦外,其餘亞奧委會員國全部出席北京亞運會,使得比賽項目及參賽人員,都打破以往各屆亞運會規模。

  中國台北在1986年的亞奧理事會全體大會中獲得通過,在闊別20年之後,于1990年再度參加亞運會。澳門是第一次派團參加亞運會,派出了澳門參加國際性體育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全團共74人,其中運動員49名。此外,伊朗破天荒地選派了一支女子射擊隊參加比賽,這是伊朗女性第一次參加國際體育比賽。

  北京亞運會共打破4項世界紀錄、40項亞洲紀錄及63項亞運會紀錄。4項世界紀錄中,有3項是韓國選手在射箭比賽中所創造的,另一項則是中國女子自由車選手周玲美在女子1000米計時賽打破的。

  經過16天的競技,中國以東道主之利,囊括了183金、107銀和51銅共341枚獎牌,遠遠高於所有其它國家的獎牌數。韓國最後以54金、54銀、73銅共181枚獎牌,排名第2。日本得到38金、60銀、76銅共174枚獎牌排在第3。

  本屆亞運之最

  最大的代表團:東道主中國派出了由838人(其中運動員670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位居各參賽代表團之首。這支最龐大的隊伍也是獲獎牌最多的代表團,將183枚金牌、107枚銀牌和51枚銅牌收入囊中。

  身高之最:本屆亞運會身材最高的運動員是北韓體育代表團的男籃運動員李明勳,23歲的他身高達到了2.32米。

  兒童運動員:也門隊不滿10歲的赫爾-巴什-穆罕默德是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這位正常狀態下讀小學5年級的學生要在男子桌球團體和單打兩項比賽中與年長他很多歲的選手過招。

  金牌之最:本屆亞運會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是中國25歲的游泳選手沈堅強,他在男子100米蝶泳、男子100米自由泳、男子50米自由泳、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等5個項目上折桂。

  破紀錄之最:韓國19歲的射箭女選手金水寧是本屆亞運會破紀錄最多的選手,她在比賽中共2次破世界紀錄、1次平世界紀錄、10次破亞洲紀錄、7次破亞運會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破紀錄專業戶。

  風雲人物

  鄧亞萍

  鄧亞萍是中國女子乒乓球史上最著名的運動員。

  1989年第4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她和喬紅登上了女子雙打世界冠軍的領獎臺,開始了在世界乒壇創造奇跡的歷程。

  北京亞運會是她參加的第一次國際性綜合賽會。在這次比賽中,除了幫助中國女隊順利取得團體冠軍之外,年僅17歲的鄧亞萍還戰勝隊友高軍獲得了女子單打的金牌,與韋晴光合作摘得了混合雙打的桂冠,此外還與喬紅合作獲得女子雙打的一枚銀牌。(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