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幻化——紀連彬作品展”近日在意大利藝術研究院美術館拉開帷幕。中國著名藝術家紀連彬受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邀請,展出了近年來創作的32幅作品。展覽由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原院長Claudio Rocca克勞迪奧·羅卡策劃,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院長Cristina Acidini克裏斯蒂娜·阿契蒂尼擔任學術主持,吸引了大量藝術愛好者和各界名流的關注。這次展覽不僅是中意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將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創新的完美融合展現給世界。
開幕式現場
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院長Cristina Acidini克裏斯蒂娜·阿契蒂尼表示:“紀連彬的作品有著非常當代的創造力和絕對原創的表達。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具象元素,但這些元素是從一種由雲、熔岩流、河塘和本質上不同的原始世界中幻化出現的。我在與他的交流探討中得知,他喜歡這些不斷運動的景象。自然造物,但它們生於何處?如果雲是一個有生命的宇宙,人類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理解、熱愛和尊重它。人與自然之間的深刻理解無疑是紀連彬想要傳達的信息之一,他正是通過巧妙地利用非物質化形態、象徵和隱喻的手法獲得的。”
策展人Claudio Rocca克勞迪奧·羅卡高度評價了紀連彬的作品:“‘幻化’是紀連彬近期創作的主題,與自然圖像緊密相關並重新對它進行了闡釋,尤其是從岩石、雲還有從他想要不斷變化的一切自然中蛻變出的人物,這些人物在意象交織中慢慢浮現。這些繪畫語言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語言一樣,代表著他所屬的社會群體,與我們習慣以某種方式解釋的規範相比,這些規範並不總是可以理解的,更東方的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某些規範更加嚴謹。紀連彬的創作打破了這些模式,用一種當代語言來重新解釋它,萊昂納多·達·芬奇也是如此。”
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教授Marco Cianchi馬可·齊安奇在開幕式上高度讚揚了紀連彬的藝術成就:“我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中國繪畫的含義,但紀連彬的作品征服了我,他的作品讓我想到萊昂納多·達·芬奇對藝術的解讀。他們看待現實的方式都如此多面,人不是作為自然的主宰,而是作為自然的一部分,這種將人融合於自然中的方式是值得尊重的。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紀連彬強調了這種從人到自然的和諧觀照,讓我們重新思考。”
紀連彬致辭
紀連彬在致辭中説:“在自己青少年學畫時就非常喜歡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和拉斐爾的作品,並臨摹過他們的作品,受益匪淺。能來到佛羅倫薩,在大師巨匠的作品面前,如同與他們對話,跨越40年夢想成真。向經典學習是藝術成長的學習過程,中國和意大利是東西方古國,文化藝術的歷史積澱豐厚,兩國的交流史從絲綢之路開始,直到今天。此次展覽是以近年新作向佛羅倫薩的藝術致敬,也是通過該展介紹自己水墨藝術的傳承和創新的成果。
開幕式現場
托斯卡納文化協會主席Lucia Raveggi露琪亞·拉維齊表示:“紀連彬是位傑出的藝術家,他給我們帶來如此有深度、有想象力的作品,非常榮幸能觀看到如此特別的展覽。感謝中國和意大利之間的藝術交流。”
佛羅倫薩雙年展執行主席Jacopo Celona雅格布·切羅納在接受採訪時講到:“在我們的城市能夠觀看到如此優秀的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是一種享受,尤其是在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這樣一個重要的場所。正如藝術家所説的那樣,在他40年的職業生涯中能實現這一展覽,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們要祝賀這位藝術家的展覽成功舉辦。”
美第奇國際學院校長Michele Coppola米歇爾·科波拉講到:“紀連彬的作品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同,是我今天最大的感悟。我在展覽中看到最多的形像是人與自然景象的轉化。生活就是藝術,這種源於自然景象又基於心源再造的創作意義非凡。”
展覽現場
紀連彬的作品描繪了由人形幻化的風景中,充滿了動物、青苔、石頭和無垠的元素,將觀眾帶入視覺的漩渦。具象轉化為抽象,這些根植于深厚的中國傳統符號的簡潔闡述,通過紋理的形式傳達出來,指向一種隱藏且古老的規則。紀連彬以極其嚴謹的筆法描繪出清晰有力的形態,熠熠生輝,神秘的和諧喚起觀者一種形而上的視覺體驗。
展覽現場,紀連彬的系列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幻化’主題的深刻詮釋,讓觀眾感受到了東方藝術的無窮魅力,贏得了參觀者的一致好評。不少觀眾表示:這次展覽讓他們對中國藝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讓他們對東西方藝術的交流與融合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之旅。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當日,“幻化——紀連彬作品展”研討會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舉行。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院長Cristina Acidini克裏斯蒂娜·阿契蒂尼主持研討會,策展人、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原院長Claudio Rocca克勞迪奧·羅卡、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教授Marco Cianchi馬可·齊安奇、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院士Luigi Doni路易吉·多尼等多位教授出席研討會並講話。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