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覽 前 言
縱觀中國美術史,動植物形象自古已存。彩陶、青銅器、畫像石、絹帛、宣紙……皆記載著花鳥畫的成長軌跡。
唐代花鳥畫獨立成科,邊鸞創制折枝法,營構出“點畫盪漾空際”的遊心靈境。五代的“黃筌富貴、徐熙野逸”,開啟了影響後世千年的兩大花鳥畫審美風格類型。兩宋時期,花鳥畫以空前的精微謹嚴,折射出理學“格物致知”的積極有為品格。元代以降,“比德”思想日趨確立,“比興”手法大量運用,“生意”觀念深入人心,花鳥畫成為明志、寓情、暢神的重要載體。尤其寫意的勃興,使花鳥畫真正實現了生命抒寫的飛躍。數百年間大師輩出,他們移生動質,變態不窮,石田之清雅、白陽之豪放、青藤之狂傲、八大之冷逸……既表現對象的自然生命狀態,更傳達自我的生命信息,展示著一個個從自然美到藝術美,從自然生命到藝術生命不斷昇華的動態過程。
桃石圖 吳昌碩 中國畫 151×69.5cm 1925 中國美術館藏
象隨筆化,景發興新。及至19世紀,花鳥畫在中西文化藝術的碰撞與對話中又萌發新質,孕育出匹配於時代的語言形式。雖面對種種困境、矛盾,但空前的視域拓展和巨大的文化張力,為畫家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鋪設出一條通往未來的新途徑。吳昌碩,正是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其寫意花鳥畫一掃畫史數百年的循舊陳習,煥發出沉雄、堅韌、溫暖的時代新貌。用兩個字總結,即:蒼樸。
蒼者,蒼茫、蒼勁也,乃歷經淬煉而致的深厚與堅韌。樸者,本質、本真也,是絢爛至極之後的返璞與純粹。在缶翁筆下,二者相融相生,直承華夏文脈的源頭活水,將有限和無限、感性與理性、現象與本體、自由與必然統于一體,領審美之潮流,辟境界之新天,有力推動了寫意花鳥畫的發展。
芙蓉雙鷺 王震 中國畫 136.6×68cm 1926 中國美術館藏
溯蒼樸之所由,可見石鼓文的影響鞭辟入裏。作為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石鼓文上襲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以未經雕琢的古拙盡顯歷史沉澱的滄桑質感。誠如唐代韓愈《石鼓歌》所雲:“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吳昌碩常年研習,承之、鑒之、化之、新之,使寫意花鳥畫也潛移默化地浸潤了石鼓文的歷史氣息、藝術特質、審美精神與文化品格,並涵泳出獨特的意趣。其線條盤曲交錯,恣肆縱橫;墨韻醇厚酣暢,層疊鋪漫。每一處筆觸轉寰,每一道墨色滲化,恍若鐫刻流光之痕跡,承載歲月之厚重。
牡丹 朱屺瞻(1892-1996) 中國畫 135.2×68cm 1979 中國美術館藏
吳昌碩寫意花鳥畫的濃郁生活氣息,亦是蒼樸之風的別樣體現。國色天香的牡丹、嬌艷欲滴的海棠、清貴高潔的水仙,紛紛走出宮苑府邸,帶著一種親切的熟悉感走進尋常百姓家庭院。而田園風物、蔬菜瓜果,同樣充滿人間煙火氣,彌散出親切動人的市井情調。於此,畫家腕底起風雷,信筆自有神,以金石的高古意蘊和寫意的質樸表達,玉成了一種體象卓然、殊今異古的審美風致,雍容而和煦,天真而爛漫,折射出昂揚的時代氣象。
國畫大師吳昌碩 吳為山 雕塑 82.5×51.5×47cm 2006 中國美術館藏
適逢吳昌碩誕辰180週年之際,中國美術館精選館藏,以吳昌碩為源點,縱橫推展,匯集其同輩、弟子以及隔代呼應諸位大師名家寫意花鳥畫佳作,在歷史梳理中展開比較研究,展示其間的承變關係。他們或立足傳統,或以西潤中,或中西結合,或依中而變,不斷為寫意花鳥畫的文脈賡續注入汩汩生機。
今天,我們再次回望先行者開啟的世紀新風,撫觸百年寫意花鳥畫的脈搏律動,必將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綿綿不絕的生命精神與穆穆無垠的生命境界!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