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文明”大展二里頭遺址正式上線!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5月14日 11:11
央視網 | 2024年05月14日 11:11
正在加載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偃師,年代距今約3800~3500年,是夏代晚期都城遺址。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文物局指導,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央博”數字平臺)主辦的“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繼續啟程,正式上線“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

“何以文明”大展中的二里頭遺址有哪些值得體驗的地方呢?

創新技術賦能 重現夏朝都城

將數字技術與考古發現結合,“央博”數字平臺將二里頭遺址的代表性區域在線上進行了復原,時空旅行者可以通過傳送門,輕鬆了解二里頭遺址重點區域場景。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復原“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之一號宮殿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復原“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之一號宮殿

一號宮殿基址位於宮城西南部,是一座大型院落式建築基址,建於平面略呈正方形的大型夯土臺基之上,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佈局謹嚴,主次分明。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復原“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之祭祀區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復原“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之祭祀區

祭祀區位於宮殿區以北,考古發現有高出地面的圓形夯土建築,直徑在7米左右,其上現存若干圓柱形土墩,原本應為柱子,推測此建築可能是二里頭先民祭祀天神使用的祭壇。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復原“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之手工作坊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復原“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之手工作坊

作坊區位於二里頭宮城以南,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官營手工業作坊區。

趣解文物密碼 還原代表文物

央博復原文物乳釘紋青銅爵

央博復原文物乳釘紋青銅爵

乳釘紋青銅爵束腰平底,三錐足細長,槽狀長流,流折處有釘形短柱,腹部凸線列乳釘紋。其長流尖尾,清逸舒展,造型誇張,形態修長,極富美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青銅容器之一。

央博復原文物七孔玉刀

央博復原文物七孔玉刀

七孔玉刀玉料呈墨綠色,局部有黃色沁;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寬的寬長梯形,兩側各有兩組對稱的扉牙;玉刀兩面紋飾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線陰紋組成網狀和幾何圖形;刀背處有等距且排成一條直線的七個圓孔。

這是迄今為止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

探尋文化蹤跡 親描國寶輪廓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遊戲之探尋牙璋文化傳播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遊戲之探尋牙璋文化傳播

牙璋作為二里頭文化典型的玉禮器之一,隨著二里頭文化的擴張,將王權禮制的影響輻射到更廣大的區域,甚至在距離二里頭遺址三千多裏之外的香港地區也有發現。二里頭牙璋傳播的模式,反映出廣域王權制度在東亞數千公里範圍內的輻射和影響,也印證出二里頭政權成為此廣域政治核心的代表。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遊戲之描繪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央博“何以文明”大展“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遊戲之描繪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以青銅鑄出主體框架,其上以數百片綠松石拼合鑲嵌出獸面紋,加工精巧,絲絲入扣,雖歷經三千多年也沒有鬆動脫落。獸面紋是我國古代青銅器上的常見紋飾,神獸的圖案富有神秘色彩,將其裝飾在銅牌上,應是一件當時溝通天、地、神、人的重要器物。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車轍遺跡,數千年後雙輪車轍已升級為復興號高鐵的軌道,中華文明發展之路也延綿不絕走到今天。從車轍遺跡到復興號高鐵,見證了我國交通事業的突飛猛進。

“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承載著人們對夏朝的追問與暢想。如今,考古學界普遍認為,二里頭文化的崛起,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重要標誌。

有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古籍記載的“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的地方。

歡迎來“央博”數字平臺,進入“何以文明”大展,于二里頭遺址中探尋華夏主脈的根源,感受那份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力量。

編輯:李唯嘉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