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現文明·尋龍記:有龍則靈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2月03日 18:40
央視網 | 2024年02月03日 18:40
正在加載

國寶知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任志宏獻聲解讀,聆聽國寶背後的文明故事。

  00:00/00:00  
[物现文明·寻龙记] 有龙则灵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龍是融入血脈的民族圖騰。

很久以前,龍就被我們的先民視為呼風喚雨的祥瑞;玉,則是通達天地人的媒介。當兩者相遇、相融,再平凡簡單的日常,也會變得不尋常。

潛龍

紅山文化C形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紅山文化C形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C形玉龍,就是一個極負盛名的例子。作為紅山文化的代表、中華民族最早龍圖騰的實證之一,在人們提及與龍相關的文物時,往往都繞不開這條出土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賽沁塔拉村的“中華第一龍”。

鑒賞文物的視角可以有很多種。而當我們站在“龍”“玉”這兩大文化元素結合的層面,重新回顧紅山文化C形玉龍“再見天日”的經過,你會發現,50多年前那塊“廢鐵”在陽光下展露出真容,是偶然,也是註定。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1971年8月。這天下午,翁牛特旗賽沁塔拉村村民張鳳祥來到村邊坡地挖樹坑,忽然間,手中的鐵鍬碰到了一塊堅硬的石板。他尋思底下可能有東西,就把石板給挖了出來。乍一看,下面埋著的像是個生銹的鐵筒子,裏頭有土,挺沉。收工後,張鳳祥便將它帶回了家。

後來有一天,他7歲的弟弟張鳳良看到了這塊“廢鐵”,童心使然,就用繩子將其綁起來在地上拖著玩耍。一來二去,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情景發生了:在陣陣摩擦和撞擊中,“廢鐵筒子”上的銹跡逐漸脫落,浮現出真容,竟然是一塊玉!

據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郭大順回憶,在有了這一驚人發現後,當地人將這件器物交到了翁牛特旗的文化館。1975年,他和同行孫守道先生一起,在該館看到了它——上手沉甸甸的,再仔細端詳,瞬間眼前一亮,原來是“龍”啊!

翁牛特旗的這件玉龍通體墨綠色,呈現出岫岩玉料的特徵,基本造型與河南安陽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接近,並且表現出更為原始的特點,“C形碧玉龍”的得名由此而來。另一方面,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此後的遺址調查,尤其是從採集到的紅山文化陶缽殘片判斷,該處屬於文化性質單純的紅山文化時期遺址,由此斷定C形玉龍屬於紅山文化,“國寶級”玉龍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

武德

在《孫子兵法·軍形篇》中有這樣一句話:“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有研究認為其背後的典故,正是源於龍和玉互化的古老神話。
當中“善守者”,指的是深藏于地下的玉石,不為外界紛擾所動;“善攻者”則是九天之上靈動變化的飛龍,威猛不可擋,讓人不知何所守。這一動一靜,説的就是守禦與攻擊之道,既對立又統一。

其實,有關“比德于玉”的説法,指代“謙謙君子”屬於後世的發揮,最早的“德”實際應為武德。中國先民崇尚武德,尤其講究一種安靜與制動之間的奮發狀態。靜者,韜光養晦,堅毅不移;待到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那一刻,光耀奪目、變化無形。所謂“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説的大抵就是這樣一種極度收斂與放縱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及的可攻可守、張弛有度、動靜相宜,即當如是。

基因

中國先民眼中的玉,是能通達天地人神的靈物。毫無疑問,紅山文化C形玉龍的現世,既指明了中國龍圖騰崇拜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也印證了玉文化的源遠流長。當然還有一點也值得一説,那就是從造型工藝上來看,這件文物頗具“大道至簡”的韻味——整體造型像是字母“C”,雖無角、無肢、無爪,但動感強烈、生動靈活。

更為重要的是,以這件C形玉龍為“節點”“坐標”,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高古玉當中的玉豬龍、環形龍佩,還是明清玉雕,幾千年下來,選擇用玉材來承載龍圖騰的形象,早已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永恒母題。

紅山文化玉豬龍  遼寧省博物館藏

紅山文化玉豬龍  遼寧省博物館藏

動與靜、進與退,潛藏與高亢、隱忍與勃發,由物及人,玉和龍之間這種巧妙的、對立統一的關係,正是融入中華民族血脈的性格寄望。

所以,即便是如璞玉待琢、潛龍在淵,那又如何?基因中與生俱來的部分,不該被埋沒,也終將不會被埋沒。


物現文明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放眼文物、非遺、民俗等在內的大文化,特別是承載著中華文明基因的書法、繪畫藝術等優秀門類,策劃推出數字化融媒體內容産品:《物現文明》。以文物敘事借書法暢懷,承華夏之文脈,識文物,習漢字,盡現文明之光!

主辦單位: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

支持單位: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總顧問:連   輯、單霽翔、蘇士澍、王   巍

總策劃:張筱曼、一   言

片名題寫:蘇士澍

特邀配音:任志宏

執行策劃:孫   怡、王菁菁

責任編輯:鄧莫南、彭   鋒、韓   丹

撰       稿:孫    怡、王菁菁

策劃編輯:劉迪琛、段旭琪

排版編輯:劉夢迪、張金夢、李唯嘉、尹藝珊、李天琪、王   軒

美術設計:劉    鑫、張縈允

視頻合作:動畫道長

編輯:劉夢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