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現文明·尋龍記:畫龍點睛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2月03日 23:48
央視網 | 2024年02月03日 23:48
正在加載

國寶知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任志宏獻聲解讀,聆聽國寶背後的文明故事。

“點睛即飛去。”龍是付諸筆墨的生命力。

話説那年,南朝梁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但都沒有畫上眼睛。他常説:“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覺得荒唐。於是張僧繇就點畫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不消多時,雷電大作,那條龍忽地破壁而出,乘雲而起,直飛天際。其餘三條沒有眼睛的龍則依然安在。

墨舞

南宋 陳容(傳)《神龍沛雨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陳容(傳)《神龍沛雨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若説南朝的張僧繇“不點則已,一點成真”是個美麗的傳説,南宋的陳容則用一幅幅傳世畫作為自己“畫龍大師”的稱號證明。

陳容擅畫墨龍,常使用潑墨法,畫得起興時,則在畫上信手塗抹。所畫之龍,或全身,或一臂一首,隱約而不可名狀,若不經意而皆能得其神妙。宋理宗寶祐年間,陳容筆下之龍就已名重四海。

且看這幅《神龍沛雨圖》。畫面上出現了兩隻龍,一隻從滾滾濃雲中探頭而出,伸出龍瓜,遊風興雨。龍爪勁而有力,龍須的線條靈動飄逸,騰雲駕霧。最讓人難忘的是龍的眼神,它翱翔于天,俯視蒼生,騰雲駕霧,十分神氣。另一隻龍遊于海裏,戲于波濤,擰身回望,與天上的遊龍呼應。

陳容的創作過程十分狂放。他喜愛酒後作畫,潑墨成雲,噀水成霧,喝醉了還會大叫,手上蘸著墨汁直接在紙上塗抹。透過沉厚的用墨、蒼勁的筆勢,墨舞紙間,得觀陳容其人的風骨與氣魄。

龍騰

當代 任重《龍騰甲辰》

當代 任重《龍騰甲辰》

從寺院的壁畫到文人的卷軸,畫龍這項中華古典藝能一直傳承。藝術家任重正是“畫龍點睛”的現世高人。

任重,字千里,號逸侯。幼承庭訓,隨父習畫,遍臨諸家名跡,直入古人堂奧。其畫思力深厚,高古典麗,淵雅靜穆。近歲情志悉露于筆端,己不囿于造化,亦非古人所能拘制。

在這幅《龍騰甲辰》中,龍爪握龍珠,雙目炯炯有神,整幅畫頗具動感,大面積金色的使用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力,我們不僅能從中感受到龍的矯健與勇猛,更體會到中國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點畫

從陳容筆下的神龍墨舞到任重繪製的盛世龍騰,千百年來,一代代畫家以生命之力付諸筆墨。筆下有神,墨在點畫間便得了生機。所謂“畫龍點睛”,透出的正是這般道理。

簡單的四字之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和智慧。“點”是最小面積的接觸,“睛”是生命之魂。我們常説 “點撥” “點醒” “提點”,以最小的力和信息量,使一個人得到境界的飛升,看似輕巧的這一“點”背後蘊含了自覺的領悟和水到渠成的機緣。

以最小的局部的接觸撼動了整體,以一點筆墨賦予事物的新生。這便是畫龍點睛。


物現文明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放眼文物、非遺、民俗等在內的大文化,特別是承載著中華文明基因的書法、繪畫藝術等優秀門類,策劃推出數字化融媒體內容産品:《物現文明》。以文物敘事借書法暢懷,承華夏之文脈,識文物,習漢字,盡現文明之光!

主辦單位: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

支持單位: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總顧問:連 輯、單霽翔、蘇士澍、王 巍

總策劃:張筱曼、一 言

片名題寫:蘇士澍

特邀配音:任志宏

執行策劃:孫 怡、王菁菁

責任編輯:鄧莫南、彭 鋒、韓 丹

撰稿:孫 怡、王菁菁

策劃編輯:劉迪琛、段旭琪

排版編輯:劉夢迪、張金夢、李唯嘉、尹藝珊、李天琪、王 軒

美術設計:劉 鑫、張縈允

視頻合作:動畫道長

編輯:李天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