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遺址有多項“中國之最”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5月14日 09:51
央視網 | 2024年05月14日 09:51
正在加載

有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之最”,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不斷向前推進,它就是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自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文獻線索尋找夏王朝遺址來到二里頭以來,這個位於洛陽盆地的小村莊開始變得聲名顯赫,從此,和“考古”二字緊緊聯絡在了一起。

通過多年的考古工作與綜合研究,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路網絡、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官營手工業作坊區、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群等諸多“中國之最”。

——“中國龍”的綠松石龍形器

一件長64.5厘米的綠松石龍形器,是二里頭文化的傑出代表。這條龍由2000余片綠松石組成,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其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早期龍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見,堪稱中華民族龍圖騰重要證物。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2004年,二里頭遺址發現一座東墻長300余米、北墻殘長約250米、西墻和南墻分別殘長100余米的宮城,總面積10萬餘平方米。雖然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卻是後世中國古代宮城的鼻祖。

——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

2001-2004年,考古人員在二里頭遺址鑽探、發掘出井字形大道,明確了城市規劃、佈局的框架。大路最寬處達20米,相當於現代公路4車道。在這條路上還發現了雙輪車轍痕,比此前公認為最古老的車轍還早數百年,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器物色彩絢麗、紋飾精美,得益於技術先進的官營手工業作坊。考古人員在宮城遺址南部發現了近2萬平方米的青銅鑄造作坊,陶窯、坩堝、銅礦石、木炭、陶范等一應俱全。

這一系列“中國之最”體現出二里頭文化在制度層面的史無前例的創造。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文物局指導,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央博”數字平臺)主辦的“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繼續啟程,即將上線“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重現夏朝都城!

“央博”數字平臺復刻“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的貴族墓葬、一號宮殿、道路車轍遺跡、祭祀區、作坊區核心區,帶用戶深入感受華夏最早的“王朝氣象”。

除此之外,還復現了綠松石龍形器與銅鈴、乳釘紋青銅爵等10件珍貴文物。

綠松石龍形器與銅鈴

綠松石龍形器與銅鈴

乳釘紋青銅爵

乳釘紋青銅爵

打造專屬二里頭遺址NPC(“央博”數字平臺復原的先民形象)讓用戶沉浸式感受二里頭遺址先民日常生活、了解二里頭遺址的文明氣象。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核心載體,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王國的興起、王都規制、宮室制度等涉及中華文明發展的重大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讓我們一起跟隨“央博”數字平臺,感受二里頭遺址的無限魅力吧!

編輯:劉夢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