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淩家灘遺址”探索十件核心文物!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4月19日 15:35
央視網 | 2024年04月19日 15:35
正在加載

安徽含山淩家灘遺址年代距今約5800~5300年,考古發現大型祭壇和大批高規格玉禮器(璜、璧、瑗等)、玉鷹、玉人、刻紋玉版,標誌著原始氏族社會由神權向王權過渡。淩家灘遺址與紅山、良渚並列為“中國史前三大玉器中心”。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文物局指導,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央博”數字平臺)主辦的“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正式上線“玉華萌發”淩家灘遺址!

“淩家灘遺址”的十件核心文物是什麼呢?

玉人

玉人長方臉,大眼濃眉,蒜頭鼻,兩大耳,耳墜穿孔,大嘴,上唇留短鬚。頭戴縱梁冠,冠後刻四條橫線。呈蹲踞姿態,兩臂彎曲,十指張開置於胸前,似祈禱狀,兩臂各戴5—6件玉鐲。腰部飾斜線紋以示腰帶,背部鑽一隧孔。

玉人,高9厘米|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人,高9厘米|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鷹

玉鷹作展翅飛翔狀,眼睛用一對鑽的圓孔表示,兩翅各雕一豬頭似飛翔狀,腹部刻劃兩周圓圈,內刻八角星紋,又刻兩周圓圈,圓內對鑽一圓孔。器下部刻扇形齒紋作鷹的尾部。鷹兩面雕刻紋飾完全相同。

玉鷹,長8.4厘米、寬3.5厘米、厚0.3厘米|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鷹,長8.4厘米、寬3.5厘米、厚0.3厘米|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龍

玉龍呈扁橢圓形,首尾相連,兩面刻相同紋飾,吻部突出,頭頂雕刻兩角,陰線刻出嘴鼻眼須,龍身脊背兩面刻對稱的斜線,近尾部對鑽一圓孔。

玉龍,長徑4.4厘米、短徑3.9厘米、厚0.2厘米|現藏于含山博物館

玉龍,長徑4.4厘米、短徑3.9厘米、厚0.2厘米|現藏于含山博物館

雙聯玉璧

雙聯玉璧由外圈大圓和內圈小圓組成,外圓璧面上有4個直角對稱的圓孔,外圓和內圓之間,有對稱的連線。

雙聯玉璧,外徑11.2厘米、內徑2.9厘米、厚0.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雙聯玉璧,外徑11.2厘米、內徑2.9厘米、厚0.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石豬

石豬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豬形石雕。豬拱部凸出,其上有兩個鼻孔,嘴兩側刻上彎的獠牙,體現的應是野豬的形態。這件大石豬發現于墓口上方而不是墓底,可能有某種指示功能。

石豬,長75厘米、寬22厘米、高38厘米,重88千克|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石豬,長75厘米、寬22厘米、高38厘米,重88千克|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冠飾

玉冠飾分為上部飾件和下部底座兩部分。頂端飾件為“人” 字形尖角,兩端向內卷成鏤空圈狀;飾件底部與底座相連,之間形成弧邊三角形鏤空。底座略呈長方形,兩側束腰,上琢磨三條凹槽,兩端各有一孔可與冠連綴。

玉冠飾,長6.6厘米、寬3.6厘米、厚0.3厘米|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冠飾,長6.6厘米、寬3.6厘米、厚0.3厘米|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首形玉器

龍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一端陰刻成豬龍首形,略上翹,另一端為尖錐形,此器型為目前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

龍首形玉器|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首形玉器|現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雙虎首玉璜

雙虎首玉璜呈半圓環形,兩端各雕一臥虎的上半身,略昂首,以四條橫向刻紋表現上下唇及上下兩排牙齒,嘴角刻畫一對上下外伸的獠牙。鼻子凸起,穿孔為睛,前腿前屈呈匍匐狀,造型獨特。

雙虎首玉璜,長12厘米、高5.4厘米、寬2.4厘米、厚0.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雙虎首玉璜,長12厘米、高5.4厘米、寬2.4厘米、厚0.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玉龜

玉龜由背甲、腹甲兩部分組成。背甲呈圓弧形,兩邊各對鑽兩圓孔,背甲尾部對鑽四個圓孔。腹甲的兩側與背甲鑽孔對應處也對鑽兩圓孔,腹甲尾部對鑽一圓孔。出土時,玉龜中間夾了一件玉版。

玉龜,長9.4厘米、高4.6厘米、寬7.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玉龜,長9.4厘米、高4.6厘米、寬7.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玉版

玉版正面呈長方形,兩短邊略內弧,背面略內凹。兩短邊各鑽5個圓孔,一長邊鑽9個圓孔,另一長邊在兩端各鑽2個圓孔。中部刻有一小圓圈,圈內刻八角星紋。圈外刻一大圓,兩圓之間以直線平分八等份,每等份中刻一圭形紋飾,在大圓外沿對著長方形玉版的四角各刻一圭形紋飾。這件玉版或與“元龜銜符”的八卦有關。

玉版,長11.4厘米、寬8.3厘米、厚1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玉版,長11.4厘米、寬8.3厘米、厚1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下載央博APP,走進“淩家灘遺址”!

“央博”數字平臺邀您一起“玉”見中華文明,共襄文博盛宴!

編輯:李天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