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學研究全面展開,藏醫藏藥重放異彩

  舊西藏沒有任何現代意義的藏學研究。如今西藏的藏學研究已取得很大進展。藏學已成為一門公認的世界性新興學科,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它大大突破了藏族傳統文化“大小五明”的範圍,涵蓋了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藝術、宗教、哲學、語言文字、地理、教育以及考古、民俗、藏醫藏藥、天文曆算和生態保護、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牧業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大部分基本學科,成為對西藏社會進行全面研究的一個宏大的學科體系。據統計,中國現有50余家藏學研究機構,1000多名專家學者。

  西藏的藏學研究是從和平解放後開始起步的。七十年代起,西藏陸續組建了以西藏社會科學院為代表的一批藏學研究專門機構。在過去的幾年裏,西藏社會科學院先後完成了《西藏通史》(藏、漢文)、《夏格巴——西藏政治史(註解)》、《西藏古代近代交通史》(漢文)、《藏族哲學的理智》(藏文)、《西藏哲學詞典》(藏文)、《藏學文獻目錄索引》等一批重要專著的編寫,在藏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西藏研究》已成為全國中文期刊社科類百種優秀期刊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來,西藏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獲得了空前發展,涌現出了一批有成就的專家、學者,很多科研成果不斷地填補藏學研究領域各專業的重大學術空白,為整理、發掘、搶救藏民族珍貴歷史文化遺産,繼承、弘揚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作出了重要貢獻。

  藏學漢文文獻史料的蒐集、整理工作也取得巨大成績,目前已編輯出版了200多部共500多萬冊,在國內外産生了巨大影響,為研究藏學及漢藏關係史、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關係史提供了豐富的佐證和可信的史料。同時,藏學界與國外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接待了國外專家學者200多人,並經常派出專家學者出國講學,開展合作研究。

  藏醫藏藥具有突出的藏民族特色,在藏族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華民族醫藥學寶庫中獨樹一幟。然而,在1959年前,西藏的醫療機構僅有拉薩“門孜康”(即藏醫星算學院)和藥王山醫學利眾院兩所,門診建築面積總共才500平方米,從業人員不足50人,條件十分簡陋,日門診量30—50人次,主要是為貴族、領主和上層喇嘛服務的。

  西藏實行民主改革40多年來,國家撥款8億多元發展西藏的藏醫藏藥事業,促進了藏醫藏藥的蓬勃發展。目前,西藏的藏醫機構已發展到14所,同時還有60多個縣醫院的藏醫科。1959年,西藏各類藏醫藥人員只有434人,而到1999年,西藏在編藏醫藥從業人員已發展到1071名,其中主任、副主任醫師61名,主治醫師166名,醫師和醫士844名。由“門孜康”和“藥王山醫學利眾院”合併發展而成的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現有建築面積十幾萬平方米,工作人員43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90人,病床250張,對廣大藏族群眾實行免費醫療政策,年門診量達23萬人次。該院建立了門診部、住院部、制藥廠和藏醫研究所、天文曆算研究所,設有內科、外科、婦産科、腫瘤科、胃腸病科、小兒科等門診科室,還建立了預防保健、口腔、眼科、藏醫外治科等20多個專科門診,並設有放射、檢驗、B超、心電、胃鏡等現代化的醫技科室,除採用傳統藏醫醫療手段治療疾病外,還採用西醫與藏醫相結合的方法治療疾病,豐富和發展了藏醫診治手法和理論。

  藏醫藥學科學研究和教育工作得到重視。各級藏醫機構積極開展藏醫藥科學研究,蒐集整理近百部藏醫學文獻、專著,在繼承前輩藏醫學家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精華的基礎上,在藏醫史、藏醫藥文獻、醫藥學理論、醫德與師承、藏醫本草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成果問世。《四部醫典》(藏漢文版)、《藍琉璃》、《四部醫典系列挂圖全集》、《藏醫診斷學》、《藏醫新劑學》、《藏醫名醫列傳》等32部專著已付梓出版。西藏藏醫學院建立10年來共輸送各級各類藏醫藥人才615名。 藏藥生産走上標準化、規範化和科學化的管理軌道。目前西藏有10多家藏藥制藥廠,其中自治區藏藥廠擁有兩條生産線,産品共有110多種,年産值4610萬元。

  藏醫藥正在走向世界,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關注。每年有大批外國專家、學者到西藏考察藏醫學,美、英、德等國還引進了藏醫藏藥,一些國家派出留學生到西藏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藏醫藥學這門古老的科學,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提高西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造福人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