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 特邀嘉賓 | 精華回眸 | 欄目品評 | 網上調查 | 網友風雲榜 | 專家言論集錦 | 欄目主創人員妙語錄  
在線精華
開場白
欄目定位、策劃與收視效果
【特邀嘉賓:趙曉東】《梨園擂臺》的主要受眾應當是初懂京劇、較懂京劇和很懂京劇的戲迷,至於對京劇一竊不通的,請他把《梨園擂臺》當做學前讀物。
【欄目主創:侯洪濤】欄目的策劃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確實,有很多的欄目成立了專門的策劃團體,使策劃制度化。而《梨園擂臺》欄目在創辦初期節有這樣的想法,但由於條件所限沒有實現。目前《梨園擂臺》也在不斷地研討和策劃,但是沒有定期的實施。限制我們的條件有:經費不足,人力資源不夠等等。我們也在不遠的將來會完善這方面的不足。
節目形態、評委與評獎
【欄目主創:侯洪濤】《梨園擂臺》是以選手打擂和守擂的形式來展現選手的才華,打擂和守擂這種形式符合擂臺賽的內涵和特點,這種形式的優勢就是增加了緊張激烈的氣氛。當然,也會存在優秀選手同期打擂的不足,或是參賽選手水平一般的選手在同期打擂,不過每月的擂主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公平的。關於這種形式如何改進,我們也在思考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您也會看到一個嶄新的《梨園擂臺》。
【欄目主創:侯洪濤】關於有時候對他們給予選手的評價不是很認同,我跟你也有同感。但是,這個並不影響我們評委們的公證問題,專家們是從他們專家的角度來看待選手,而我們都是從我們戲迷票友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參賽選手,這中間肯定是有差異的,即便是專業的評委之間給予選手的評價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如果是相同的話,我們只要請一個評委就可以 ,用不著請幾位了
保持節目質量,創建成功品牌
【欄目主創:侯洪濤】感謝戲迷票友對我們的專心和支持。時間緊、任務重是中央電視臺多數欄目的一個顯著特點,不僅僅是《梨園擂臺》。任何一個欄目都希望保持自己的節目質量的長青,我們也是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欄目主創:侯洪濤】中央電視臺拿出整整一個頻道做戲曲節目,這在國內外都是史無前例、獨一無二的,但是電視的特點,它不能強迫我們的青少年坐在電視前看我們的戲曲節目,了解國粹、熱愛國粹更多的需要依靠全國的戲迷票友從本身做起,帶動自己周圍的青少年,去了解國粹、熱愛國粹。
探析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特邀嘉賓:朱強】戲曲必須“與時俱進”,200年的京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200年前的照片你不會和今天的京劇對號入座,因為變化太大,但是京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積澱。
【特邀嘉賓:趙曉東】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題材的多樣化,過去只演老戲,文革只演現代戲,現在什麼戲都在演就是一種進步。京劇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可以表現現實題材,也可以表現古老題材,與時俱進不能形而上學,不能以為排演現實題材就是與時俱進了,如果那就叫與時俱進,那就請看《新聞聯播》好了。
網友、嘉賓為欄目獻技獻策
【藝焓】梨園擂臺製片人你好!請問製片人,你們通過網絡與觀眾交流這種方式很不錯,我已經參加了兩次,但我擔心更多的票友可能並不太熟悉這種方式,你們還會建立更直接的與觀眾交流的渠道嗎?特別是對北京以外的京劇票友。
【欄目主創:侯洪濤】戲曲藝術可以説是中國古老的文化,而網絡是最時尚的現代科技,這兩者的確現在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往往喜歡戲曲的戲迷票友對網絡是陌生的,而對最時尚的現代科技的成果—網絡,熟悉的朋友又對戲曲比較陌生。所以,我認為在網絡上與觀眾交流戲曲雖然説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但成效不會很大。我們希望全國的戲迷票友觀眾們可以通過來信來電的方式與我們交流,我們也會很樂意通過這樣的形式跟北京以外的京劇票友和戲曲愛好者們交朋友。
結束語
觀點交鋒
讚揚
" class=text>【欄目主創:侯洪濤】我不知道評判一個欄目的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什麼?作為一個新創辦的欄目,《梨園擂臺》目前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站住了腳跟。一般一個成熟的欄目,它的成熟期是在兩到三年的時候,目前《梨園擂臺》僅僅創辦了半年,還不能説它是多麼成功的欄目,但是從創辦的角度來説,它又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欄目。
" class=text>【藝焓】看上去很美,我是《梨園擂臺》的忠實觀眾,我們新一代戲迷已經很少到戲院看戲,我們常常通過電視看戲,戲曲頻道的開播對我來説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滿足。在這些欄目中,尤其《梨園擂臺》算是打造得比較精緻,看得出導演在舞臺、燈光方面的把握頗下了些功夫,使這個節目看起來光彩奪目。我認為視覺效果對於電視觀眾十分重要,電視首先是“電”然後是“視”,不知導演怎麼看?在這裡也祝《梨園擂臺》更加美麗
" class=text>【50年裘迷3】我們戲迷愛看《梨園擂臺》,因為她是我們戲迷自己的欄目,幾乎每一期我們都提前坐在電視機前認真觀看,第二天我們戲迷聚會,《梨園擂臺》的評述肯定是永恒的話題。大家愛她、喜歡她、大家就會議論她。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在我們戲迷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我們很愛聽評委對選手的點評,他們的中肯的點評既是對該選手的點評,同時也是對戲迷的忠告。看了《梨園擂臺》,我們的藝術鑒賞水平獲得很大的提高。我們有時對主持人、評委提出意見,因為我們希望他們做到更好。
批評
" class=text>【欄目主創:侯洪濤】全國各地電視臺類似于《梨園擂臺》這個形式的欄目有一些。內容和形式上也是有些雷同,不僅僅是在電視這種形式上,其他任何的文化形式都難免雷同,創新是很困難的。
" class=text>【欄目主創:侯洪濤】關於有時候對他們給予選手的評價不是很認同,我跟你也有同感。但是,這個並不影響我們評委們的公證問題,專家們是從他們專家的角度來看待選手,而我們都是從我們戲迷票友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參賽選手,這中間肯定是有差異的,即便是專業的評委之間給予選手的評價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如果是相同的話,我們只要請一個評委就可以 ,用不著請幾位了。關於戲迷票友,我希望大家看開這個問題,我也希望我們欄目組自己看開這個問題。就像奧運會一樣,《梨園擂臺》也是希望我們戲迷票友重在參與。
" class=text>【欄目主創:侯洪濤】《梨園擂臺》是以選手打擂和守擂的形式來展現選手的才華,打擂和守擂這種形式符合擂臺賽的內涵和特點,這種形式的優勢就是增加了緊張激烈的氣氛。當然,也會存在優秀選手同期打擂的不足,或是參賽選手水平一般的選手在同期打擂,不過每月的擂主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公平的。關於這種形式如何改進,我們也在思考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您也會看到一個嶄新的《梨園擂臺》。
理性思考
" class=text>【50年裘迷3】《梨園擂臺》在適當的時候可以開闢《地方戲曲擂臺》,我國各個地方戲曲的業餘愛好者是很多的。當年,我在西藏自治區工作,那裏的甘肅、青海、河南人集中,四川人也多,他們非常喜愛他們。家鄉的地方戲曲秦腔到處流行,豫劇、川劇都有很大的市場。在那物資匱乏時代,他們聚到一起,談的是家鄉話,唱起家鄉戲,兩淚縱橫。地方戲曲的戲迷數量和京劇愛好者的數量相比還有點差距,但是,他們分佈區域廣,他們也很希望在中央電視臺奉獻自己的藝術和愛好。我想在條件成熟後,應該開闢地方戲曲版的《梨園擂臺》,做這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越困難我們勁越大。
" class=text>【特邀嘉賓:朱強】戲曲必須“與時俱進”,200年的京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200年前的照片你不會和今天的京劇對號入座,因為變化太大,但是京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積澱。
" class=text>【欄目主創:侯洪濤】好聽、好看、好玩,這是我們給自己提出的一個標準。但是“好聽”取決於參賽選手和戲迷票友你們的水平。“好看”也是取決於參賽選手的表現和我們的努力。“好玩”,我們是力圖想減少擂臺賽的緊張氛圍,使參賽選手重在參與,好聽、好看、好玩的三“好”,我們會向這個目標努力。更重要的是戲迷票友們你們的努力,我們雙方共同努力才會實現三好。也就是“三好+三努力”!
版權聲明
“中國電視媒體的方向和社會責任——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CCTV優秀電視欄目在線是CCTV.com《電視批判》獨家推出的研討中國優秀電視節目的專題。本專題內所有原創文字、圖片屬CCTV.com所有,禁止報紙、廣播電臺、電視、網站(含已經獲得常規新聞轉載授權的網站)等單位轉載、節選、抄襲。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本次專題的相關作品,必須經CCTV.com的書面特別授權。聯絡電話:(010)6850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