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 特邀嘉賓 | 精華回眸 | 欄目品評 | 網上調查 | 網友風雲榜 | 專家言論集錦 | 欄目主創人員妙語錄  
cctv 優秀欄目在線 專家言論集錦
《新聞調查》 嘉賓:展江
輿論監督不是一種硬性權力,而是一種軟性的力量,它不是超越于法律之外的力量,既要看到它的效果,又不能片面誇大,尤其是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沒有輿論監督腐敗就會更加嚴重。但是輿論監督本身需要社會各界去配合,需要行政、立法、司法制度的配套,需要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所以,不能認為輿論監督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不能放棄輿論監督的職能,我們只有一個一個的具體的去消滅不公正和黑暗現象,才能讓我們這個社會在目前的急劇的轉型期,保持公正、有序、良性的發展。
《中國新聞》嘉賓:吳靖
世界上沒有純粹客觀的新聞,播報的過程中無論怎樣都要反映出一定的態度和立場,當然這種反映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直接的、明白無誤的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樣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表達觀點的渠道,歡迎不同的意見甚至爭論;另一個是表面上聲稱自己只是報道事實,由觀眾自己來判斷,但在選擇內容、用詞、鏡頭角度、剪輯方法等等各操作層面隱蔽的表達了對所報道事件或人物的價值判斷。個人認為前一種尊重觀眾,而後一種蔑視觀眾的智慧。
《中國新聞》嘉賓:胡正榮
從新聞運作的角度來説,主編和主持人其實都不太可能成為真正的專家。因為新聞運作是在一個大的新聞編輯部中完成的,主編負責的是對各編輯和主持人的協調與管理,主編和主持人其實是雜家,他們每天要處理不同的選題和不同的內容,但是要求編輯是專家,不同的編輯分管不同的領域,共同完成新聞節目。因此,新聞運作其實是由四個層次組成的,記者、編輯需要對自己所跑的領域瞭如指掌,從而成為專家;主編和主持人需要對自己的節目駕馭的遊刃有餘,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和情況,從而需要是雜家,這是國外成熟的電視新聞運作中都是這樣的。從更確切的意義上來講,優秀主持人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一個優秀的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有多年的新聞採訪和新聞編輯乃至新聞評論的經驗。
《經濟半小時》嘉賓:胡智峰
從國內外的財經類專業節目的發展來看,重要的是需要,因此,《經濟半小時》的發展方向,不在於節目的從業者想做什麼,而是社會對此類節目的需要在哪,是需要政策發佈,還是需要市場平臺的提供,是財富聚積者的俱樂部,還是百姓平民的消費指南,等等等等。關鍵在於,哪種需要是社會最緊迫的。有需要才會有作為,《經濟半小時》的作為或者它的發展,在於對社會需要的判斷。我對半小時的期望和要求是繼續保持它已有的大氣和銳氣,為政府和百姓提供一個經濟輿論交流溝通的平臺,並希望它不斷提出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價值的事實和觀點,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營造一個有價值的輿論空間和氛圍。
《動畫城》嘉賓:張志軍
關於國産動畫片的出路問題:開一個“藥方”:“四手”並抓——1、“左手”握“右手”,所謂“左手”是指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所謂“右手”是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這兩隻手必須緊緊地握在一起;2、“大手”拉“小手”,所謂“大手”是指“體制內的動畫製作機構”,所謂“小手”是指“體制外的動畫製作機構”,這兩者也應該很好的結合起來;3、“舊手”換“新手”,所謂“舊手”是指“一切與時代發展要求不相符合的東西”,所謂“新手”是指“一切與時俱進的理念、體制、機制、節目模式”,舊的東西必須要打破;4、“內手”聯“外手”,所謂“內手”是指“本土的動畫機構”,所謂“外手”是指“國外的動畫機構”,在電視傳播日益全球化的時代,本土動畫機構要想獲得振興,就必須既“走出去”,又“請進來”,所謂“外聯內引”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