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查詢

尋訪張愛玲《同學少年都不賤》5月24日首播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5日 10:31


  張愛玲,清末重臣李鴻章的曾外孫女,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另類作家。解放前的大上海是她的舞臺,在那裏她上演了文學生命中最燦爛的一幕。

  張愛玲,一個延續至今的文學神話,她的作品贏得了無數的讀者,而她自身就像一本書更是讓無數的讀者著迷。

  2003年,去世近十年的張愛玲又一次大陸攪動了大陸書界。這是一部封存20年的遺作《同學少年都不賤》,它為什麼會被封存20年?它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華東師範大學陳子善教授為我們解讀張愛玲……

  主持人:陳先生在國內研究張愛玲的學者中,您是掌握她的資料相對全和多的,甚至還有很多一手的資料,那麼這些資料您都是從哪得來的呢?


  陳:我跟她的姑夫一直有很長時間的交往,姑夫是叫李開第先生,也就是張愛玲早年去香港大學唸書的時候的監護人,張愛玲也很尊敬他,他們之間也不斷有通信,他曾經給我看過張愛玲後期給他的一些信件。那麼我感興趣的是,因為我覺得她在香港和在國外的那段生活資料的搜尋,個難度是很大的。相對來講我生活在上海,張愛玲在當年在上海留下的足跡,我還是有可能去尋找,所以大概從80年代後期開始,到90年代初,我一直在尋找張愛玲的那些作品,或者留下的遺跡,

  主持人:那這部《同學少年都不賤》您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呢?

  陳:我是2001年夏天到洛杉磯的,因為張愛玲晚年居住在洛杉磯,最後在洛杉磯去世,所以洛杉磯南加州大學覺得應該給這樣一位著名的作家設立一個特藏。我這次來是很難得的機會,就提出來要求能不能閱覽一下她的特藏,很榮幸被批准了。因為這個特藏並沒有正式開放,當我看到這個《同學少年都不賤》這個中篇小説的手稿的時候,我就感到很驚奇,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張愛玲寫過這樣一部作品。

  主持人:那您對這篇作品的什麼最感興趣呢?

  陳:我對這個作品比較感興趣的,是她的自傳色彩比較濃厚。


  主持人:這部小説裏張愛玲所描寫的教會女生的生活也正她是熟悉的,因為自己就在的教

  會女校學習過。她好像年輕時以很好的成績考上了英國的倫敦大學,但是歐洲發生戰事了,所以她去了香港,那麼這段經歷對她是不是也是很重要?

  陳:這一段經歷對張愛玲來説是很重要,張愛玲走上文學道路完全跟這個有關。她到了香港以後,沒想到沒多久太平洋戰爭又爆發了,她的學業第二次被迫中斷。戰爭爆發以後,香港馬上淪陷,她不得不又回到上海。回到上海以後她就面臨著一個人生的又一次選擇,回到上海以後,她覺得她應該走一條新的生活道路,就是她可以通過賣文維持自己的生活,就是賣文為生呀。她就開始給上海的一些中文報刊,英文報刊寫稿,《紫羅蘭》呀,《萬象》呀,《雜誌》呀,這些當時40年代上海灘上最有名的那些文學刊物寫稿,得到了比如像很多文學前輩,像周瘦鵑呀,像柯靈這些人的賞識,所以她很快就在上海灘上成名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又認識了胡蘭成,胡蘭成狂熱的追求她,她馬上又跟胡蘭成結合,但是她在上海出版了小説集《傳奇》,散文集《流言》之後,馬上整個短短的兩三年的時間,她成為上海灘上最有名的,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主持人:也可能正因為她那時的影響張愛玲被稱為孤島女作家?

  陳:因為假定我們説淪陷時期上海文學有什麼成就的話,張愛玲是一個最顯著的代表,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上海不再是孤島,張愛玲創作能力最旺盛時期,卻也同時結束了。時代變了,她成為“吉普女郎”麼?她又為什麼被稱為漢奸呢?

  主持人:那她的苦悶是從何而來的呢?

  陳: 因為她曾經跟胡蘭成共同生活過,當時的上海輿論界對張愛玲是很嚴厲的,就是説認為她是跟漢奸生活在一起,甚至把她跟漢奸相提並論,當時我查到一個報紙叫“海派”,説張愛玲已經當時抗戰勝利以後,由於有過這麼一段不堪的經歷,她已經窮困潦倒了做“吉普女郎”去了,


  主持人:“吉普女郎”?這是什麼意思?

  陳:“吉普女郎”是這樣,當時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美國作為一個戰勝國,它來了很多美國水兵,在上海灘上胡作非為,當時有很多上海女子迫於生活,跟美國兵在一起,坐了美國人的吉普車招搖過市,這個就稱為“吉普女郎”,在這個情況下面把張愛玲説成是吉普女郎,這個説的很不堪。

  主持人:那她真得當了麼?

  陳:這個當然是無中生有不可能的,但是當時的報紙上面都有這樣報道,這樣的新聞出來,這個説明當時對張愛玲的壓力是很大的。所以她沉默了差不多一年多兩年多的時間,整個就從上海的文壇上消失了。這種情況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樣過分了,對張愛玲來説不那麼公平,包括柯靈他當時就寫了一篇文章,就是説張愛玲是受了盛名之累。

  主持人:那麼她當時就選擇了離開麼?

  陳:上海解放她並沒有離開,她留在上海了,而且發表了兩部很重要的作品,長篇小説《十八春》就是後來的《半生緣》,發表了《小愛》。我們從她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出來,她對新社會還是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歡迎,但接下來可能有些事情她感到無法理解,因為她畢竟感到這個社會的變動,她不能夠完全適應。比如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她參加當時夏衍在上海主持文化工作,夏延很賞識她的才華,指名讓她參加上海的第一次文代會,她參加了,但她的服裝就跟所有的人都不一樣,別人都穿的列寧裝,這個革命的裝束,裝飾,她仍然是穿的旗袍,很不合群,她仍然我行我素。種種跡象表明,張她跟這個新社會越來越格格不入,但她又不願意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新社會,她唯一的選擇就是離開。

  張愛玲離開了上海,再也沒有回來。後來她去了美國。她的後半生一直是在那裏度過的。她晚年隱居的生活卻成了無數“張迷”們關注的話題,甚至有人專門住在她的隔壁用翻檢她的垃圾的方法來更多的了解她晚年不與人交往的生活。

  主持人:我也是在您的這個序言裏面看到一段話,您説您去尋訪她的一些蹤跡,想看一看張愛玲故居是不是有新的房客入住,故居前的幾株綠樹也該長高了吧,張愛玲常去寄信發傳真的小店還在營業否,有關張愛玲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您極想知道的。您寫的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很細微的一些細節,但也都是我們很想知道的。


  陳:我去看了那些地方給我了一個感覺,張愛玲當時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不如我們後來所想象的那麼差,但是她自己還是很願意,跟外界保持一段距離,不願意陌生人,不相干的 人來打擾她。我的看法,她覺得不必跟外界發生那麼多的聯絡,她想按照她自己的方式生活,當然另外一方面來説,她對生活也放棄了追求,她覺得她對生活已經沒有任何具體的要求了,唯一的就是説,因為她曾説,我還在寫,只不過這幾年寫的比較少了,人家以為我已經停筆了,這實際上是誤會,我仍然在寫。她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這個身份,我是作家。

  主持人:包括像這部《同學少年都不賤》,很多人説不管張迷對這部書是喜歡、質疑、還是崇拜,其實都是張愛玲神話的一個延續,也是對張愛玲的一種喜愛的延續和表達。有評價説,《同學少年都不賤》是一部謎一樣的作品,在您研究的這些書裏面,還有沒有像《同學少年都不賤》一樣的張愛玲的作品,可以用謎來形容?


  陳:謎一樣的作品當然有呀,比如説我們大家已經很關注的,在她生前大家都很期待的,她的另外一個長篇《小團圓》,這個作品她在跟夏志清的信當中多次提到過。據跟張愛玲有過很多通信的美國的另外一位學者,莊信正先生的回憶,因為張愛玲給他的信現在還沒有公佈,但是我想他肯定是有根據的,據他的回憶,很可能就是張愛玲給他的信當中所透露的,這個《小團圓》她寫到了張愛玲跟胡蘭成的這層關係,她正面觸及了這層關係,具體怎麼處理,我們現在一無所知。這裡另外有一個背景,因為當時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在台灣出版,《今生今世》最早是在日本出版,但在日本出版這個影響很小,微乎其微的,沒有多少人看到,但是在台灣出版這個情況完全不同了,很多人,包括直到今天,我們研究張愛玲的生平,研究張愛玲跟胡蘭成的這層關係,這個《今生今世》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一個必須要讀的。很多張愛玲的傳記都把它作為一個依據,因為張愛玲缺席,她沒有發言,就胡蘭成一個人在那裏自説自話,當然人家只能參考胡蘭成的。也許張愛玲意識到這個裏面可能有問題,所以她想來用小説的形式來回應這個問題,但是她一旦寫了以後,又覺得不合適,所以這個小説最後她還是沒有拿出來。那麼這個手稿是不是還在,有沒有可能在將來某一天也公佈,這當然是一個謎,可能是一個更大的謎,因為從我們現在所知的,或者所預測的《小團員》,可能要比這個《同學少年都不賤》更重要,可惜我們現在看不到了。


  主持人:陳先生在我們節目最後,您能不能用最簡短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張愛玲的作品,還有她這個人?

  陳:可能這比較難,當然我想有一點是可以説的,在20世紀的中國文學史上,張愛玲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存在,假定沒有張愛玲,這個20世紀中國文學史就會變得有點乏味,但是有了張愛玲就説明20世紀的這個中國文學的發展它是有多種的可能的,張愛玲是説不盡的,這個説不盡本身就説明了她的一個魅力,這個魅力就是她的文學作品的魅力,以及她這個人,因為我們閱讀她的作品,我們就會想了解這個人,通過了解這個人,我們可能會更多的來理解她的作品,兩者是可以互為因果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張愛玲是值得我們談論的。

  主持人:好,謝謝!

(編輯:小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