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徽聲皖韻歌悠揚
大約沒有任何一個省份的地貌有安徽這麼特別,它面積不大,只有13萬9千平方公里。但是它內含豐富,卻可説是濃縮了中華地貌的全部特徵:由南到北,它地跨長江兩岸、淮河兩岸和黃河兩岸;自北到南,它有平原、有丘陵、有湖泊、有水鄉,還有山區。當然,由於黃河的改道,滔滔的黃河之水已經不再流經安徽了。但黃河故道上那一望無際、如雲似霞的桃花梨花和響徹雲霄的“拉魂腔”,卻呈現著黃河文化的壯闊。
    正因如此,安徽的土地呈現了異常豐富的節奏,充滿了音樂的韻律。於是,安徽也就成了不可多得的戲劇之鄉。它北邊有梆子腔,南邊有黃梅調,西有廬劇,東有花鼓。全省較有影響的劇種就有20多個。
 
廬劇
 廬劇流行在以合肥為中心、向四週輻射的廣大地區:東到巢湖,西至六安,南接蕪湖,北連淮南、滁州一帶,正處在安徽省中部的腰腹地帶。南與清新的黃梅戲、古樸的徽劇流行區域相接;北與高亢、悠揚的梆子、泗州戲為鄰。正處於南北兩大戲曲劇種交匯的中間地帶,因而它沒有明顯的劇種風格歸屬。廬劇的確切形成年代,目前尚無定論,但從其歷史上的記錄來看,距今已有130多年曆史……
泗州戲
 一條淮河,切割出了安徽的中部和北部。這裡的山水,和由長江切割出的皖南或皖中大不相同。如果可以籠統地説皖南是山區、皖中是丘陵、皖東是水鄉的話;那麼,皖北就毫無疑問——當屬平原了。平原有著它的遼闊、豁達、坦蕩、潑辣的丰姿,在這裡産生並流行的戲曲也具有同樣的品性。當年,這裡的人們趕著馬車,在白楊林中穿行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地喊幾聲“拉魂腔”。正所謂“一鞭殘照裏,開口即拉魂”。主持人 這裡説的“拉魂腔”,就是流行在安徽省淮北地區的泗州戲。“開口即拉魂”,大約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説在淮北平原上,只要唱戲,“開口”就是泗州戲,可見泗州戲的普及或流行程度;再一點是説泗州戲的聲腔迷人,撼人心魄。只要演員一“開口”,觀眾的“魂”就被勾走了。真正是“拉魂”之腔。
花鼓戲
 據皖南花鼓戲專家、安徽省藝術研究所已故一級編劇劉永濂介紹:皖南花鼓戲是100多年前,隨移民流入皖南的湖北東路花鼓調及河南燈曲,在與皖南地區的民間歌舞合流演唱的基礎上,不斷接受徽劇、京劇的影響,逐漸發展起來的。其民歌色彩鮮明,極富鄉土氣息。清康熙至光緒年間,居安徽長江和淮河上遊的湖北、河南的一些地方,多次發生水旱災害。大批災民順流而下,遷入安徽。《宣城縣誌》就有這樣的記載:“河南等地的貧苦農民,在水旱災害的逼迫下,大批南遷。於是楚、豫各鄰省之民,絡繹來歸”。由此,湖北東路的花鼓調和河南曲子便傳入皖南。而宣城、郎溪、廣德、寧國一帶,就是後來皖南花鼓戲的主要流行地區。
圖片欣賞
">
">
">
更多>>
視頻欣賞
" class=list>花鼓戲《老闆娘》片段欣賞 
" class=list>花鼓戲《姐妹皇后》片段欣賞  
" class=list>花鼓戲《打瓜園》片段欣賞 
" class=list>泗州戲《鄉野情》片段欣賞 
" class=list>泗州戲《拾棉花》片段欣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