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都市男女黃金周裏相親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08日 14:32 來源:
    專題:2006五一黃金周

  新華社上海5月8日電(記者姚玉潔、張樂、俞麗虹)今年狗年因為“兩頭春”而成為結婚“大年”。對於許多年紀不小的單身男女來説,“五一”回家休假給了平日幹著急的父母一個插手干預的機會,於是,“相親大軍”跟滿街的婚車一樣,成為黃金周裏一道獨特的風景。

  黎小姐因為工作忙,至今獨身。她戲言:“把有限的長假投入到無限的相親活動中去”,“我雇我表妹當秘書安排日程,四天安排了8場。”

  在一個交友網站提交了個人信息和照片後,黎小姐收到很多郵件,對應徵者的學歷、工作進行初步篩選後,她就跟對方相約見面。“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已談婚論嫁,甚至為人父母,我家裏人當然著急,催得很緊。父母提出相親,我也不反對,畢竟年紀不小了。”

  與黎小姐的主動出擊相反,王小姐對於母親的安排有些憤怒:母親瞞著她參加了南京白馬公園舉行的“萬人相親大會”,與另一位代兒徵婚的母親一拍即合,雙方策劃良久,最終決定在“五一”長假安排見面。

  王小姐向記者描述那種尷尬:“把兩個完全陌生的人硬拉在一起,功利心態下怎麼可能找到感覺?” 

  不管年輕人是欣然接受還是反感排斥,相親這一傳統的婚戀模式正成為越來越多都市白領解決終身大事的路徑。 

  為人父母者大多表示:之所以要越俎代庖替兒女來相親,一是因為年輕人忙於工作學習沒時間,二是一些大齡青年性格內向不擅言談,而父母們或已退休,時間閒暇更易交流溝通。

  “現在的社會流動性很大,很多人脫離了成長的環境,到異地學習工作,親友和自身的既有人際網絡失效了。交際圈的流動性也比較大,表面看交友機會很多。實際上相互了解並不深,可託付終身的人選也越來越有限。”浙江大學教授楊維靈説。

  但大多數年輕人並不認為“單身”是由於情感能力的欠缺。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楊華認為,26歲的自己還年輕,事業還沒起步,根本不急於結婚。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愛是憑感覺的,要靠自己尋找,而硬讓兩個陌生人坐在一起,那種強烈目的性帶來的尷尬會破壞感覺。”

  楊維靈教授説:“家長相親熱的背後,是大齡青年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這些人與家長在婚姻年齡觀念上存在差距,父母‘急了’,可子女卻認為‘還早’。” 

  的確,隨著婚姻家庭觀念的轉變,現在的年輕一代人在婚戀之路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晚婚和獨身的生存狀態在現代都市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被他人接受的。 

  “如果沒有真心愛的人做伴侶,與其隨便找個人過一輩子,誤人誤己,還不如一個人來得瀟灑。”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周小姐説。“我可以交男朋友,沒有男朋友的話,下班後我可以上網跟朋友聊天,也不孤獨,也沒有人覺得我有問題。”

  但這種“時髦”的婚戀觀必然與傳統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思維産生衝突。可以想像,要讓父母接受子女們的新思維有待時日。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