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會客廳》的解讀功能
【科蘭luck】我覺得目前新聞評論主要還是專家及精英分子在做,能否增強民眾的參與? 【特邀嘉賓:周小普】這個節目的採訪對象沒有職務高低和知識高低之分,它的客人都是新聞的當事人,所以應該説它是有較多的普通百姓參與的節目。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新聞會客廳》關注的是當日或近期國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中的人,強調開掘新聞事件中當事人和關聯人的親歷、親為和親感,突出新聞中人性和新聞性的結合。請問嘉賓你們認為《新聞會客廳》做到了嗎? 【欄目主創:葉閃】我想我們做得不夠穩定,不夠均衡,但這條路子是我們的原則。 【特邀嘉賓:陳衛星】恐怕主要還是體現在人性與新聞性的結合方面。 【特邀嘉賓:周小普】一部分做到了,有的選題不那麼為大家關注,有的選題可能是任務、命題作文,選題很重要,不能選好題,節目就缺乏可看性。
【love TV】談話類節目是電視新聞評論的一種特殊形式,隨著《實話實説》的走紅,目前,談話類節目有過多過濫現象,不知你們對此有何看法?能否對辦好此類節目提一些好的建議? 【特邀嘉賓:周小普】説的對。特別是央視新聞頻道的談話節目,有幾個形式雷同,意見沒有交鋒,節目沒有個性,這是應該有所改善的。
【小新#1】請問目前電視上哪些是明確的新聞評論性質的節目?《新聞會客廳》算什麼樣的欄目? 【工作和聊天】我有個好建議:會客不要總在那一個地方啊!要因人因事因地選擇環境!多展示一些不同的會談場所。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欄目。這個欄目還是很不錯的。 【特邀嘉賓:周小普】你的建議我非常同意,因為新聞人物應該是在新聞現場,會客廳這個場所反而限制了採訪的空間,同時也會更加限制了時間,所以對於新聞人物訪談來説是不太適宜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嘉賓,電視評論類節目的魅力在哪?《新聞會客廳》的魅力在哪?是事實本身,還是對他們的評述? 【特邀嘉賓:陳衛星】當然是兩者的結合。僅有事實沒有評述是缺乏對新聞價值的開發,不能引發受眾的興趣。光有評述,碎話連篇,受眾也會不以為然。後一點容易常見。 【特邀嘉賓:周小普】兩者都有。應該是他們在事件中的經歷和對事件的解讀,解讀必要的資料也很吸引人。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新聞會客廳》屬於新聞評論類節目,請問嘉賓,電視評論類欄目的主要特徵和功能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在電視新聞傳播中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其引導作用,近而提高新聞傳播的社會效果? 【特邀嘉賓:周小普】它應該是靠提供前因後果、人物感受,提供資料來解讀事件,讓人獲得對事件的更多認識。所以這些內容提供的數量、質量就是關鍵。
【科蘭luck】面對21世紀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嚴峻挑戰,我國的電視評論將走向何方?《新聞會客廳》有什麼走向? 【種高梁的人】《新聞會客廳》——會見新聞當事人。:)什麼是新聞當事人? 【欄目主創:葉閃】會客廳的當事人有幾種,一種是直接事情的最主要的當事人,就是我們講的原始意義上的當事人,這種人往往是新聞事件的核心人物;另外一種有可能是處在這個事件核心的人,但他本身並不是這個事件的原始當事人,他有可能是見證人,有可能是這個事情當中關鍵的一份子,也有可能是一個相關人,我們根據節目涉及思路的時候,根據他本身的不同定他在節目當中的作用。其實對我們來説,最理想的是哪種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套用一個概念叫做核心信息解讀員,本身他是這個事情的親歷者,又能解讀這個信息的來龍去脈,他不僅是有這方面的經歷,而且他能夠知道為什麼,他有思想而且能表達,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把他稱為核心信息者,是我們最需要的,但是往往嘉賓並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因為一個隨機事件的主人公多數情況下沒有這樣的分析能力或者口才。 【潘高峰2】充分解讀重點新聞事件,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大眾化新聞快餐。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兩位老師,新聞頻道開辦《新聞會客廳》這樣的欄目,即把新聞當事人請到演播室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新聞信息的含量,最大限度的滿足觀眾不同層次和多方面的需求,那麼如何增強解讀新聞的最佳效果,辦好這類欄目呢? 【特邀嘉賓:陳衛星】一是要看主持人是否能夠拷問到更多的信息,二是要看主持人對信息的解讀技巧,三是主持人不一定把話説完,結論不要太全面,有點未完成時態。
【gq57】會客廳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不單讓你認識並識嘉賓,而且給人許多較新的新聞背後的信息,主持人也不給人刻意“作”節目的感覺。 【欄目主創:楊銘軍】我們總在努力營造“會客廳”的感覺,安靜、融洽、舒適……然後與朋友傾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