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新聞會客廳精華 > 正文

《新聞會客廳》形式與收視效果如何?

  【E+N】節目形式的變化最好不要修修補補,否則什麼都像,什麼又不是。不如跳出目前的框框,徹底的改版。引入國外的談話節目樣式,本土化改造如何?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明年改成日播節目,她要成東方的奧普拉。
  【欄目主創:葉閃】談話節目樣式能變化的肯定要比以圖象為主的節目樣式來的少,《魯豫有約》的成功,我認為並非是樣式的成功,是魯豫風格的成功,是鳳凰風格的成功。如果會客廳用魯豫有約的這個形式,24小時就可以改過來,但是我們的主持人是不是也要改成魯豫?白岩松和沈冰不可能實現你喜歡的魯豫的那種風格,會客廳現在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依靠白岩松和沈冰的風格,會客廳現在的不足之處一定程度上也和沈冰和白岩松風格有很大關係。一個談話節目如果要改進,應該是盡可能去發揮我們自己包括主持人的特色,照搬別人主持人的特色去演是沒有用的。

  【欄目主創:楊銘軍】我們每週都能拿到上一週的收視報表,我們每週都會將收視率與一一節目對應!以期找到節目在選題上的突破。
  【欄目主創:葉閃】我們是閉路傳播,並非像一套那樣哪兒都能接受得到。收視調查顯示我們的受眾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平均收視在0.5左右,如果能夠確保一直在這個數字以上,就意味著我們的節目在頻道排名裏肯定是在前十名,上周有一期節目叫“四少年冷漠殺人”,收視率0.59,就是頻道排名第六。

  【我眼中的小丫】楊老師,新聞會客廳作為一檔在黃金時段播出節目、好像收視率不是很理想,那你們認為是主持人出了問題、還是其它方面的問題?
  【欄目主創:楊銘軍】收視率是考核一個節目質量的重要指標,對於談話類節目來説,選題在節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更多來説一個好的選題、一個強勢新聞人物可能會決定了一起節目的收視效果。當然,主持人的因素也非常關鍵,我們節目在前一段的運行過程中,多次更換過主持人,結果收拾大幅度下降,所以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和觀眾的收視習慣也很關鍵。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節目形態上,《新聞會客廳》以家庭式的客廳為演播室基本形態,這樣的形態優勢在哪?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特邀嘉賓:陳衛星】目前的節目的場面調度設計當然有利於主持人的主題設計,現場感的不足自然會使得新聞感相對不足,會漏掉一些在現場才會更有感觸的體會。但是這又會涉及到節目製作的技術問題、成本問題、主持人的勞動強度問題等等。
  【欄目主創:楊銘軍】既然是會客廳,來的當然就都是客,有客人在家裏,就多了客套的恭維,少了刻薄的質疑。
  【特邀嘉賓:周小普】這個環境倒是挺舒服的,也為大家所熟悉,但與新聞感覺可能有一定衝突,限制選題。

  【種高梁的人】新聞會客廳現在有解説,有新聞當事人陳述,有背景資料介紹,有專家評論……這樣顯得很豐富,但應該突出重點,把做這次節目的重點和目的突出出來,不知我説的是否恰當?
  【特邀嘉賓:陳衛星】你説得很對,當然要有重點。只不過每次根據選題、對象、情境的不同,重點當然也不一樣。可以是信息前景的場面效果,也可以是信息後臺的動力結構,或者説是當事人本身在經歷事件的時候,所發生的自身的變化,乃至於改變或修飾事物發展的走向。其實,一個新聞事件的可炒作性往往有時候來自於不經意的細節,逐步放大以後,成為事件再次被事件化的起點。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説新聞事件是一本連續劇,製造連結和規定節奏,成為欄目可操作性的基本技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娛樂節目、港臺影視劇成風的今天,《新聞會客廳》是如何吸引觀眾的?
  【特邀嘉賓:陳衛星】《娛樂性節目當然是以情節邏輯和人物邏輯來組合故事懸念,輔之以各種敘事元素和技術手段的運用。而新聞會客廳》是首先有一個事件結果或者人物定位,再來從頭推理事件或者人物本身的邏輯性因素。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説,當然是事件或人物的複雜性越多、衝突性越強,才可能製造吸引力。
  【特邀嘉賓:周小普】我認為是靠新聞題材,靠新聞背後的人和故事來吸引人吧。這些內容是娛樂節目不能相比的。常言道人生如戲嗎!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兩位老師,新聞頻道開辦《新聞會客廳》這樣的欄目,即把新聞當事人請到演播室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新聞信息的含量,最大限度的滿足觀眾不同層次和多方面的需求,那麼如何增強解讀新聞的最佳效果,辦好這類欄目呢?
  【特邀嘉賓:陳衛星】一是要看主持人是否能夠拷問到更多的信息,二是要看主持人對信息的解讀技巧,三是主持人不一定把話説完,結論不要太全面,有點未完成時態。

<<上一頁下一頁>>
第6頁
(編輯:張青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