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農業電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從山東農村相關收視調查説起 |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聞傳播係 吳志斌 陳青2004-8-16 17:26:30
|
|
第三、38.2%的農民表示喜歡收看農業節目,而半數以上的農民只是“碰上了也看一點”。 從統計數字上看,持兩極態度的農民所佔比例都不大。認為農業節目沒什麼用處,明確表示從來不看的農民佔7.1%,這部分人主要是收入來源與農業沒有多大關係而且家境較好的農戶,他們要麼有工資性收入或技術性收入,要麼在城裏經商。而非常喜歡並基本上按時收看的農民佔6.8%,有意思的是,這部分人也是本村家境較好的、精英式的能人,他們中主要是村幹部、種養大戶以及運輸或經銷農産品的農戶。 第四、農民普遍認為農業節目在更新觀念、了解信息方面的作用高於實際生産和學習技術的作用。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49.2%的農民認為農業節目提供了新的科技信息,並使自己受到了啟發和教育,27.7%的農民認為農業節目為自己解決過一些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24.1%的農民認為農業節目沒有為自己解決什麼問題。這些數據表明,當前農業節目的實際傳播效果主要在於科普宣傳,而技術推廣的現狀差強人意。看來,技術推廣節目的創作仍然是農業電視目前最大的一個“硬傷”。 在另一項關於技術推廣節目的調查中,超過半數的農民(51.4%)認為自己只是有過“按電視裏説的學著做做看”的念頭,明確表示“從來沒有想過”的農民佔了23.6%,而真正做過的僅為17.2%。 就統計數據來看,值得欣慰的是“農業節目對部分群眾起到了真正的指導作用,這部分群眾對這類節目非常感謝,也很感興趣”,但也應該看到“農業節目的作用對象只是少數人,多數人還是半信半疑的態度”。問卷分析中有一個現象耐人尋味:在跟著別人學的農民當中,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大棚收入。一位學生調查員在調查記錄中這樣寫道:“搞大棚的對《鄉村季風》都有一定的感情。”如果把這種現象與遠近聞名的山東大棚蔬菜聯絡起來,《鄉村季風》應該説功不可沒。因此,農業節目傳播一些確實有推廣價值的典型是有現實意義的。“典型引路,面上開花”,符合傳播學的“採用一一擴散論”原理,也契合我國農村當前的實際情況。 第五、農民普遍與農業欄目沒有聯絡,大眾媒體與農民大眾之間缺乏互動,其原因主要在於農業節目的親和力不足和權威性受到了質疑。 調查顯示,46.1%的農民表示從來沒想過與農村欄目取得聯絡,有這種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和前者差不多,也達到了44.3%,而真正聯絡過的僅佔9.6%。而且,在這些有過聯絡的農民當中,認為答覆不滿意的佔57.3%,有所收穫的為42.7%。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農民對電視播放的農業科技信息,仍然覺得離自己太遙遠,是“電視裏的”,和自己關係不大。中國日漸都市化的電視,對於現代化還遠沒有實現的農民來説,顯然存在明顯的距離感。因而如何增加節目的親和力是當前農業節目應該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密切農業電視與農民的聯絡,加強節目的親和力和權威性,就是建立農業欄目的口碑。
責編:慧心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