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手記
 
 
個人簡介 個人作品 動態傳真 與心靈面對


創作手記

為有源頭活水來——2001年春節戲曲晚會片斷《鬧春宵》創作談

文:白燕升

前不久,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招商會上,作為主持人代表,我講了關於“戲曲”的幾句話:戲曲是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形成的相對完整的藝術形式,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因為它太中國了,我們應該新生它;幾百年來,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這麼多身份不同、背景各異的人都能喜歡這一藝術樣式。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一個民族總該有自己的文化,在文藝百花園裏,芭蕾是人家的,交響樂是人家的,嚴格地講,話都都是人家的,戲曲是純粹的國貨,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的今天,我們拿什麼在世界文化領域中開疆拓土?戲曲是很有力的武器。這些絕不是空話、套話,它不足以表達戲曲的博大精深!試想:世界三大古典戲劇樣式,印度的梵劇、古希臘的悲喜劇、中國的戲曲,發展到今天,只有中國的戲曲綿延800年不斷!它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頑強的生命力。
歷史發展到今天,如何看待戲曲的現狀,需要我們電視從業者有清醒、客觀的認識。一方面,我們要承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傳統,是財富,但不應成為包袱,我們不能躺在四大發明上睡覺,而無視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樣對戲曲也不能只有一味地繼承,一味地泥古,而是要放寬眼界,學會“拿來”,不斷地借鑒、吸收姊妹藝術的營養,使其跟上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當然,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任何一種藝術樣式獨霸天下都是不可能的,這正説明社會的進步。以京劇為例,它昔日的輝煌是多種因素促成的。20世紀初“京城到處店主東”的景象,今天不可能再現,因為那時文化單一。另外,靠行政命令,讓八億人都唱“樣板戲”,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傳統民族藝術,本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原則,戲曲藝術得到長足的發展。我們把“振興、繁榮戲曲”的口號變成實際的行動就是“出人齣戲”,只有這樣,戲曲才會不斷獲得新生。
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在創作上就有了方向,即開闊視野,放鬆心情,讓傳統的戲曲活起來、動起來,讓戲迷過癮的同時,爭取吸引非戲迷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觀賞和喜愛。創意、策劃階段,編導組是下了功夫的,請來了來自南斯拉伕的“笑星”卡爾羅串場。卡爾羅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對中國的傳統藝術很感興趣,在合作過程中快樂、笑聲一直伴隨著我們。節目是以相聲的形式串通的:先是對春聯,很符合過年的氣氛,但又不單單是對春聯,幾幅春聯都與戲曲有關,且有一定的文化含量,這就顯得很自然,很貼切,在插科打諢中,調動臺上台下的熱情,現場有了互動,觀眾有了強烈的參與感。緊接著,把對上“下聯”的四位觀眾請上臺,送上紀念品後,又讓大家“高興”一下,把當紅裘派名家孟廣祿請上來,教他們花臉的基本功“三笑”,這一笑不要緊,五花八門,形態各異,現場觀眾更是前仰後合,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淚。大家在笑聲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戲曲演員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絕非一日之功,於是對“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有了自然的領悟。四個觀眾給大夥帶去了歡笑,名家孟廣祿也即興獻上名段《趙氏孤兒》,滿足了大家聽戲的願望。
名家名段後,卡爾羅讚嘆不已,感慨萬千,為表達對中國戲曲的熱愛來了段京劇的“數板”,引來了一片喝彩,於是“牛氣”大發。主持人抓住時機請出張派名家王蓉蓉,現場教大家念韻白,這一下卡爾羅“洋相出盡”,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在説説笑笑中體會到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為感謝卡爾羅,王蓉蓉要唱《武家坡》,並且出人意料地點名,讓主持人白燕升一起唱,觀眾的興趣和期待感被激發了起來,這時,白燕升又請出了名票李揚、羅京和藝術家王鐵成一塊完成此項重任,至此掌聲雷鳴般響起,觀眾的期待感到極大滿足。
長達40多分鐘的“鬧春宵”,不是常規娛樂節目的説説笑笑,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觀眾或欣賞或歡笑或期待或驚喜,總之,在張馳有度的設計中,度過了美好、祥和的節目夜晚,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
節目播出後,受到普遍好評,很多朋友講,看了這組節目,使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有了親和力,變得可以觸摸。因此,它獲得了“2001年北京地區觀眾最喜愛的春節節目前十名”稱號,可見群眾的廣泛性。
有人説:把愛好和職業結合直來是很幸運的,開始我很贊同,後來有了新的感受:愛好是輕鬆的,一旦變成了工作,它需要冷靜、客觀、分析、深思,更多的還有責任。於是在愛好的衝動與職業的冷靜間平衡著自己,有時感覺到了一種枯燥、孤獨!曾想到離開它,但戲迷的鼓勵、專家的肯定給了我更多的感動,對自己精心培育的這方“梨園”難以割捨!

(轉載于《中國京劇》)

我要發言 E-MAIL